嬴政閉目養神。
如果自己面臨這種情況會怎么選擇呢?
哦
自己沒得選!
人家太子都知道自己留一手,自家那個
大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啊。”
呂雉一臉疑惑的看向劉邦。
劉邦則是看著天幕神游太虛。
李淵是愛他的兒子的。
所以他不愿意目睹自己的幾個孩子為了權力而反目成仇,自相殘殺。
因為這一心理,李淵既不能殺掉或監禁心存不善的李世民。
又不能委屈李建成,廢長立幼。
只好不斷平衡雙方的關系,盡量將事態控制在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圍內,并適時敲打一下那個做過頭的兒子。
但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真的平衡太子與秦王之間的關系嗎?
從太子的方面來看,這是縱容秦王陰謀奪嫡。
從秦王的方面來看,這是出爾反爾罔顧事實。
兩人徹底結了死仇。
楊文干之事,已經定死了李世民的位置。
除非
宮變。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啟已經暈了,太亂了。
什么亂七八糟的!
抬頭望天的劉恒則在瞬間鎖定了嫌疑人。
李世民。
爾朱煥、橋公山,兩人定是已經被李世民收買,從而讓他們告發太子謀反。
前有儲君結交邊將。
中有太子近臣上告。
后有邊將舉兵造反。
一套下來,腦子不靈光的都要懷疑一下太子是不是真要謀反。
李世民這一招的根本就是要激變李建成,自己好名正言順的取太子而代之。
若李淵是真是劉徹那種不念感情的,太子李建成也是劉據那種不懂冷靜處事的。
怕是李世民這招就真的成了。
大漢武帝時期
“這位秦王殿下比起他父親,還是年輕了一點。”
劉徹搖頭點評著。
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是改立的。
若是真想改立太子是不會跟你說的。
既然說了,那必然是有所求,那這個當籌碼。
但籌碼在君主手里,認還是不認。
君主說了算。
大明永樂時期
“這李淵倒也是個妙人。”
“從晉陽起兵到入主,這空口承諾是一個接著一個啊!”
“哈哈哈!”
朱瞻基放聲大笑。
朱棣與朱高熾則面無表情。
朱大胖眼睛一瞥,暗戳戳道:
“爹,您怎么不笑呢?”
朱棣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怎么不笑呢?”
“爹,你是知道我的,兒子生性不愛笑。”
“嘿,巧了不是!你老子我也是!”
朱瞻基逐漸收聲。
這里面有事啊這是
越往后越難寫,這史料驢唇不對馬嘴的地方太多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