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最基層的五人一組改成三人一組的小隊。
然后三個小隊組成的中隊。
五個中隊,加上一名隊長、一名隊副、一名軍法官和兩名旗手,組成一個五十人的大隊。
以大隊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因內部兵種相同,所以可以以三人為單位開展具體戰術。
三三制?
這個戰術對單兵作戰能力要求很高吧?
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李世民。
這個戰術牛在淺顯易懂,既可以應用在單兵戰術,也可以應用在大規模戰略上。
更關鍵的是從一開始,就給普通士兵確定了主攻、助攻、后備的作戰基本思路。
確保了這支部隊的組織性、默契性和主觀能動性。
戰術淺顯易懂,但是想發揮好其實很看士兵的素質。
古代講究嚴密軍陣就是因為素質不行。
冷兵器時代,絕大部分部隊如果不組成嚴密的軍陣,別人只要一沖,前邊的人開始跑,后邊的人會跟著跑。
而軍陣的作用就是前面的人跑,中間的人被最后的督軍盯著跑不掉,只能頂著前面的人繼續打。所以三三制對士兵素質要求是相當高的。
巧了,大唐的府兵們完全符合這方面特性。
畢竟跟募兵不一樣,而且那個唐朝尤其是初唐時期,當兵是榮耀!“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就是那時社會的精神風貌。
然后從大慫開始,就把當兵當成很不恥的事情了,然后一直延續到了辣個男人出現。
尚武精神一丟就是近千年,大慫!伱是真該死啊!
大宋。
趙匡胤皺著眉頭,趙匡義也同樣皺著眉頭。
慫?
這是個什么破國名?
慫,驚懼也。
哪個不正常的人起這種國名?
滿朝文武也能同意?
嘖嘖,真是丟人現眼!
大明。
朱元璋擰著眉頭想了一會兒,隨后對馬皇后咧嘴笑道:
“嗨呀!咱還真以為有個大慫朝呢!”
“腦子轉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不就是改了一下口音的大宋嗎!”
馬皇后笑著搖頭。
“后世這幫子孫啊,嘴是真毒!”
“罵人都不吐臟字。”
“不過但也沒說錯。”
“不管北宋南宋,哪個面對北方胡人都是驚懼不已。”
朱元璋扶著玉帶暗自想著。
不知咱大明在后世子孫嘴里是個什么模樣?
隨即又想到了那個嘉靖,臉一垮。
不管什么樣,那個狗東西肯定沒好話!
而大隊之上則直接就是軍。
在李靖的重新規劃下,一個軍團包括了中軍,左、右虞侯軍,左、右前后廂軍共七個軍。
每個軍之內設有數量不等的長槍兵隊、陌刀隊、長弓隊、具裝甲騎隊、重騎兵隊、輕騎兵隊和后勤隊。
一個軍團共計兩萬人,大將要發號施令,只需要經過兩道手就能將命令下達給大隊長。
而軍團里的每個軍,都可以靠著本軍的兩三千人來進行多兵種混合作戰。
擦!這種作戰方式已經有點類似合成旅了!
要不說唐初的亞歐大陸,大唐對周邊國家進行都是降維打擊呢。
因繼承了北周隋朝以來的財政制度,又吸收了隋朝兩世而亡的教訓。
李世民等君臣們在徭役和租稅方面十分謹慎和克制,不興造那些勞民傷財的大項目、大工程。
所以憑借著初生政權的蓬勃和制度紅利,經濟儲備很快便從隋末的廢墟上恢復過來。
有了財政支撐的李世民,配合著李靖的軍制改革。
將大唐的府兵們武裝到了嘴唇。
天幕上。
一名全副武裝的府兵在天幕上展現。
一身從頭到尾都包裹住的鎧甲。
一根長槍,一把角弓,一柄橫刀。
弓弦三根、羽箭三十枚、佩刀一口、匕首一把。
一旁還有鶴嘴鎬、斧頭、絆馬索等雜項用具無數。
而身旁的戰馬同樣一身武裝。
保護馬頭的面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