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太子不會
唉
公元639年,高昌王麴文泰屢屢攔截西域各國向唐朝進貢使者和過往商旅,與西突厥聯兵進攻伊吾,封鎖河西走廊。
十一月,李世民遂命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伐高昌。
麴文泰“及聞王師臨磧口,惶駭計無所出,發病而死!”其子麴智盛繼位。
八月初八,投降唐朝。
九月,滅高昌國,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并在此駐軍。
自兩漢之后,西域東部領土再次歸于中華管控。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對于什么帝后情感無動于衷。
不同于暗自抹淚的衛子夫。
他更關心這安西都護府是不是實控了西域。
只要能保障絲綢之路這條黃金商道的暢通與安全。
中華的政治、文化、軍事實力就可以逐步影響西域諸國。
漢家文化也能在西域再次回歸。
這不比你那不知所云的兒女情長更來的重要!
北方那個什么薛延陀可是占了北突厥的所有地盤!
這又是一個大患。
漢武帝冷靜的思考著。
帝王感情,人生調劑。
漠北大患,必須誅除!
公元645年二月,李世民親率六軍,從洛陽北進,率兵攻打高句麗。
此次,唐軍攻占玄菟、橫山等十座城,遷徙七萬人到唐朝,斬獲高句麗首級達到四萬余級,而唐軍士兵戰死不到兩千人。
公元646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反叛。
唐軍反擊并打敗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薛延陀滅亡。
唐朝遂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
開邊疆,通絲路,破強敵,威四海。
李世民建立了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的遼闊疆域。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看著天幕暗自念叨著。
李世民把整個大唐拔到了不屬于它的高度,否則唐是比不了漢的。
高惠文景武昭宣,哪怕是惠帝也都在明君線以上。
就算是后漢地板磚的桓靈二帝也各有作為,或者光看武功,桓帝干的比文帝都好。
大唐如果沒有李世民只怕很難一統天下,隋末可以和唐抗衡的割據勢力其實真不少。
也不知道朕的大宋皇帝會如何。
趙匡義嘆口氣。
也不求如唐太宗這般,只要能把燕云十六州拿回來。
后代子孫就算光祖耀祖了。
這要求不高吧?
大唐宣宗時期
李忱仰觀天幕,對著滿朝文武捋須朗聲道:
“太宗皇帝乃千古一帝!”
“在文治民生上,接手的是隋末戰亂后的十不存一的人口,隋煬帝把八百六十萬戶折騰到不到兩百萬戶。”
“然而就是這樣,太宗皇帝卻依然能邊打勝仗邊財富積累,糧價是前所未有的最低。”
“二十三年的時間,讓大唐百姓人口達到四百萬戶!”
“貞觀之治實為至治!”
殿內大臣也俱都昂首挺胸。
李忱又語氣高昂道:
“在軍事疆域上,我大唐平定天下的六大戰役,四場是太宗皇帝指揮的!”
“還有西征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西突厥,東征高句麗。”
“光復淪陷三百年的西域和遼東,南敗吐蕃中天竺。”
“登基以后總共滅掉七國,打敗三國,徹底扭轉五胡亂華以來三百年乾坤,從隋末廢墟締造貞觀之治!”
“文治武功再造華夏!”
“壯哉!我大唐太宗文皇帝!”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駕崩于翠微宮含風殿。
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天可汗之后就沒啥可說的了,要細說也能說。
但那就寫的很難受了。
尋思了一下,后面那些不算很重要的東西還是放彈幕里吧。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