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十七年(1589),《陸餉貨物稅則例》中,明文規定鴉片按進口藥材納稅,“每十斤稅銀二錢,是為中國征稅之始”。】
【天啟四年(1624),荷蘭人強占臺灣達四十年之久。】
【在此期間,他們將爪哇吸食鴉片之法傳入臺灣,復由臺灣傳入漳州、泉州、廈門。】
【這就為鴉片大量輸入創造了條件。】
……
大明天啟時期
朱由校心煩的撓了撓頭。
站起身來,來回踱步著。
“怎么破事這么多啊”
“荷蘭人……”
“一群人亡我之心不死啊!”
……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國占領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
【鑒于鴉片貿易可獲取高額利潤,英國在乾隆三十八年確定了鴉片政策,給予英國東印度公司以鴉片專賣權。】
【嘉慶二年(1797),又給予東印度公司以制造鴉片的特權。】
【東印度公司利用這些特權強迫和用貸款引誘印度農民種植罌粟,然后按預先規定的價格賣給官方專賣局。】
【專賣局加工制成后,在市場上公開拍賣給商人,偷運進中國。從此,輸華鴉片數量迅猛增長。】
……
天幕上畫分左右。
左邊是一張表格彰顯著鴉片的數量增長速度。
『雍正七年(1729),每年輸華鴉片不超過200箱。』
『乾隆三十二年(1767)每年1000箱。』
『以嘉慶五年至二十五年(1800~1820),平均每年輸入鴉片在4000箱以上。』
『道光元年至四年(1821~1824),每年平均輸入7889箱。』
『道光五年至九年(1825~1829),每年平均輸入12576箱。』
『道光十年至十四年(1830~1834),每年平均輸入20331箱。』
『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每年平均輸入35445箱。』
『道光十八年至十九年(1838~1839),輸入達40200箱。』
右邊則是一間四方形的小屋子,屋里僅有一扇窗戶,兩張鋪著草席的矮床。
矮床上擺放一張斑駁的小木桌,木桌中間放著一只臟兮兮的托盤,托盤上放著一桿大煙槍和一盞煙燈。
一名骨瘦如柴的男子拿起煙槍,烤著煙燈。
期間接連打著哈欠。
偶爾還干嘔了幾次,整個人慢慢瑟縮起來。
他盯著煙槍,看著煙霧騰升。
迫不及待的將煙槍塞到嘴里。
“呼~”
云霧彌漫。
暗淡的眼神透露著精光。
……
【雍正七年(1729),清廷首次頒布禁煙詔令,規定對販運鴉片煙者,“枷號一月,發近邊充軍”;對私開鴉片煙館者,“擬絞監候”;對失察之文武各官,“均交部嚴加議處”】
【但此次詔書,未涉及吸食者,也未禁止入口,海關則例在藥材項下仍訂有鴉片稅銀,因而為殖民者對華的鴉片輸入留下一個大漏洞。】
【乾隆年間,又曾發布禁令,毫無效果。】
【嘉慶元年(1796)再頒禁令,停止征收鴉片稅,禁止鴉片輸入。以后又三令五申,嚴禁鴉片的輸入、販賣、種植和吸食。】
【鴉片貿易完全成為非法。】
【但英國決不放棄鴉片貿易,不能公開販賣,就改為走私。】
【他們通過賄賂手段,將鴉片的囤儲地點改在澳門,然后用船載往黃浦,不再上岸,就在船邊私售。】
【而清朝的“緝私巡船”由于受到賄賂,對鴉片走私則予以包庇。】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望著天幕臉色發黑。
自己的禁煙政策依然是只禁鴉片煙,不禁鴉片進口。
看來只禁販賣設館,不禁吸食、進口鴉斤,不能從源頭上禁絕煙毒之源,也很難起到實質性的禁煙作用。
這一點上還不如永琰……
“從今日起,嚴禁鴉片進口,同時禁止內地種植罌粟。”
乾隆掃了一眼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