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商量,單純通知。
“崇文門專理稅務,僅于所屬口岸地方稽察,恐不能周到。”
“著步軍統領、五城御史于各門禁嚴密訪查,一有緝獲,即當按律處死,并將其煙物毀棄。”
“至閩粵出產之地,著該督撫關差查禁,斷其來源,不得得視為具文,任其偷漏。”
“海船有夾帶鴉片煙者,立行查拿,按律懲辦。”
“如委員胥吏有賣放情弊,均予重懲。”
“倘透入內地貨賣,一經發覺,窮究來從何處,買自何人。”
“不得以買自不識姓名商船搪塞朦混。”
“失察賣放之監督及委員吏役人等,一并嚴懲不貸。”
乾隆看了一眼,刑部官員,冷聲道:
“定立科條,凡商販售賣鴉片煙者應作何治罪。”
“侍衛官員等買食者應議以何等罪名。”
“軍民人等買食者應議以何等罪名。”
“奏定后,通行頒示。”
……
【道光元年(1821),清朝重申禁令,不許在澳門、黃浦囤放和販賣鴉片。】
【英國鴉片販子便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建立走私據點,在伶仃島停泊固定的“躉船”,存放外洋運來的鴉片,并由兵船加以保護。】
【他們又勾引廣州的土棍,以開設其他店鋪為名,暗中包售鴉片,稱為“大窯口”。】
【中國鴉片販子到大窯口看過樣品,然后交款,得到大窯口的提貨單,到躉船提貸。】
【提出的鴉片專門有包辦武裝走私的快船運到各地,這種船名為“快蟹”或“扒龍”。】
【鴉片運到內地以后,又由該地的衙門吏胥、軍官、土棍等開設“小窯口”,售賣到各城鄉市鎮。】
【道光十四年(1834)英國政府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壟斷權,而由英國外交部直接派出駐華商務監督,指揮對華“貿易”,鴉片走私愈益猖獗起來。】
……
{此時,隨著煙毒的泛濫,它所造成的社會危機也日益嚴重。}
{道光十五年(1835),清朝吸食鴉片的人數在兩百萬以上,流行地區已從沿海地區擴大到內地十幾省。}
{而鴉片的吸食者中有貴族、官僚、地主、商人、衙役、士兵、游民、乞丐等各種人,而絕大部分是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的依附者。}
{他們為吸食鴉片而消耗的大量錢財,然后轉嫁到平頭百姓身上,使本已十分沉重的剝削更加沉重。}
{而煙毒泛濫造成大量白銀外流,又引起銀貴錢賤,從而直接威脅到百姓的生活。}
{有些地區過去的銀錢比價,是白銀一兩換銅錢一千文左右。}
{道光十年(1830)漲到一千三百多文,道光十六年(1836)漲到一千六百多文。}
{但同一時期內工農業產品的價格并沒有變動。}
{農民和手工業者僅有的少量產品零星出售,只能換回銅錢。}
{而他們在繳納各種捐稅時卻要折合成銀兩。}
{這意味著,從前交錢一千文可以抵銀一兩,而現在卻要交一千六百多文。}
{白銀外流愈多,百姓生活愈益惡化。}
{有人考證,從1800-1839年的四十年間,因鴉片走私貿易導致的中國白銀外流,總計高達六億兩。}
{社會財富在毒煙縹緲中化為烏有,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所處的出超地位,也由于西方對華大規模的鴉片走私,轉為入超,國家財政陷于困頓之局,國力為之嚴重削弱。}
{白銀外流,造成本已十分困難的財政更加困難。}
{經毒霧的腐蝕,貪風更盛,吏治更壞。}
{兵丁吸食鴉片,使軍隊失去戰斗力。}
{不得不說,嘉慶在位時期,三令五申,從禁絕進口入手,停征鴉片稅,嚴禁販運偷漏,立法嚴懲侍衛官員、軍民人等吸食鴉片,整頓吏治,追究海關監督、沿海督撫官吏失察之責。}
{綜觀嘉慶時期的禁煙政策,比雍、乾兩朝態度更加堅決,措施也日趨嚴厲、完善,在清代禁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大明萬歷時期
朱翊鈞看著籠罩黑霧下的大清疆土。
想到那些一點兵將樣子都沒有的士兵。
“真是……絕戶計啊……”
他看了一眼內外侍候的宦官,喚他進來。
“擬旨,興販鴉片煙者,照收買違禁貨物例,枷號一個月,發邊衛充軍。”
“若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斬。”
“為從者絞監候。”
“船戶、地保、鄰佑人等,杖一千,流三千里。”
“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并不行監察之海關監督,均交部,革職處理。”
宦官領旨匆匆下去。
朱翊鈞面帶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