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一行白字在以軍艦為背景的底色上浮現。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1840年7月5日下午兩點半定海之戰開啟』
隨著字體的緩緩消逝,乘著漲潮的英艦也開到港外,列好陣形。
第一排是『威里士厘』
七十四門大炮自船壁的夾層里緩緩伸出。
其東側為『康威』號
西側為『阿爾吉林』號。
同樣數目的大炮也展開對準港口。
然后是第二排、第三排。
“嘭!”
“嘭!嘭!嘭!”
『威里士厘』號首先開炮。
兩層炮樓上不斷閃出火光,炮彈一發接著一發。
炮彈落地開,鐵片迸飛,數人瞬間倒地,非死即傷。
其他各艦也都隨后開炮!
同時,定海水師及四個炮臺也開炮還擊。
“嘭!嘭!”
“軍門!軍門!”
一名戴著頂戴的軍官灰頭土臉的跑來,單膝跪地,含淚指著那邊轟隆作響的軍艦,悲聲道:
“軍門!”
“我們的炮!夠不到他們啊!”
發須皆白的老者微微后仰了一步,身邊的佐官連忙扶住他。
老者看著那高大戰艦聳立海上,猶如山岳一般。
雙目透出迷茫的神色。
而就在此時……
“嘭!”
鐵片迸飛!
“軍門!”
……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1840年7月5日下午)】
【英軍伯麥見定海無投降跡象,乃命“威里士厘”號等艦開炮發起攻擊,張朝發率清軍水師進行抵抗。】
【然而清軍發現,無論炮船還是炮臺,他們打出的炮彈都根本打不到海里的英艦。】
【而英艦一百余門炮同時炸響,威力極大,射速極快,尤其是“威里士厘”號。】
【“威里士厘”號的第一輪打擊全部集中在張朝發的旗艦上,第一發炮彈就把張朝發炸到水中,十幾發炮彈過后,這艘定海水師最大的戰艦已經斷為兩截,斜沉在海灘上。】
【戰船上的兵丁都紛紛跳水,游上岸去,三三兩兩奔逃。】
【英軍戰艦選著各自的目標,從容開炮。】
【清軍水師二十余艘戰艦全被擊沉,四個炮臺也全被打啞,整個港口內外,不到半個小時全部淪陷,幾乎沒有一人抵抗。】
【水師總兵張朝發被英艦炮火擊傷左股,以傷重于當晚陣亡。】
【次日凌晨,英軍攻破東門,姚懷祥出北門外普慈山下,投梵宮池自盡。典史全福大罵英寇被殺,守城兵勇潰散,定海失陷。】
【英軍抵定海后,派陸軍司令布爾利管理定海軍務,以傳教士、鴉片販子郭士立治理定海民政。】
【他們在定海地區大肆殺掠奸淫。】
【“成群結隊,或數十人,或百余人,凡各鄉各岙,無不遍歷,遇衣服銀兩,牲口食物,恣意搶奪,稍或抵拒,即被劍擊槍打。……近城一帶,遭毒尤甚。或因傷殞命,或受傷沉重,痛苦顛連,不堪枚舉”】
【以致城市為墟。】
【六月三十日(7月28日)懿律與義律、伯麥率兵艦五艘、汽船、運輸艇三艘繼續北上。】
……
{這里說個冷知識,在清朝的不少文獻,記錄的是署理知縣姚懷祥登上了英艦交涉,二品武官、定海水師的最高長官張朝發被丟進了歷史的角落。}
{但是,翻遍目前能找到的英方文獻,無論是第一次定海戰役的最高指揮官——英海軍司令伯麥。}
{還是負責登陸戰的英陸軍司令布耳利,抑或是參與了整場戰役的軍事秘書喬斯林、中校參謀芒廷、工兵部隊中尉奧克特洛尼等人的回憶錄。}
{關于登英艦交涉的清方主要人物,其身份有三種記載:總兵、海軍中將、艦隊司令。}
{而它們,無一例外地只指向一個人:定海鎮總兵張朝發。}
{據英方記載,當時英軍派哈里達雷爾爵士現場作畫,后制成版畫于1842年出版,目前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也收藏有一幅。}
{該畫的標題為《戈登伯麥爵士和中國艦隊司令chang將軍之間的會議》}
{在畫下方的文字區均配有和人物對應的介紹。}
{以圖正中的郭士立為中心,其右手邊依次為伯麥、布耳利,軍事秘書喬斯林等人站于兩人側后方。}
{郭士立左手邊的人物,畫下方有英文標注,依次為“中國艦隊司令(舟山總督)”“他的旗艦艦長”“舟山縣長”,再下方的英文則注明這位“中國艦隊司令”姓氏為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