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此時道光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第一次定海之戰,是中英開戰以來清朝第一次喪師失地的戰爭。定海的失陷,顯示了清朝海防廢弛、水師腐敗的惡劣真相。}
{不得不說,林則徐在海防事務上對英軍侵略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奈何國家在對外思想上的輕視,使得除了廣東等地布防,其余等地使得英軍如入無人之地。}
{落后就肯定被打!}
……
【英軍攻陷定海,在清廷引起極大震動。】
【在這里,需要提一下信息傳遞這個問題,后面道光的一切決定決策都不能忽略這一條件限制。】
【當時,各省的奏折、題本和咨文,通過兵部遍設全國的驛站系統,由驛卒騎驛馬,一站站地接力,送往公文的目的地。】
【從廣州到北京,若以普通速度,驛遞需時約三十至三十五天。】
【若以“四百里加急”,需時約二十多天。】
【若以“五百里加急”,需時約十六至十九天。
【至于“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速度當然更快,但會跑死驛馬累死驛卒,一般并不采用。】
【根據“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儒家原則,戰爭的一切決定都應出自圣裁。】
【在今天看來如此緩慢的通訊速度,在對付地方造反、邊境叛亂等傳統戰事時,雖已顯露出弊陋,可大體還能應付過去。】
【但在這場由近代化的敵手發動的鴉片戰爭中,驛馬的速度相對于軍情的頓變,則是過于緩慢了。】
【清廷的決策往往比實際慢半拍,甚至慢一二拍。】
……
大唐。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可能知道了上一瞬的情形,待下一瞬來看時,情勢或許就變了,更別說二三十天才接到戰場前方的消息了。”
李世民斜靠著軟枕,捻著胡須若有所思道:
“兵貴勝不貴久,傳遞到天子耳中的信息又雜亂無章,如何能讓君父做出精準的判斷”
“貽誤戰機的后果很嚴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有必要的。”
“但這對清朝皇帝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挑戰啊。”
房玄齡看著天幕,開口道:
“軍情的準確程度和傳達速度對于戰爭至關重要。”
“但皇帝本人的態度也十分重要,現在……不,只怕道光與清臣的觀念依然沒有轉變過來。”
眾人明白房玄齡的意思。
簡而言之,就是剿與撫的區別。
自古以來,天朝對四夷的態度無非兩種。
剿、撫。
但不管是剿還是撫,前提是主動權都掌握天朝手里。
而清朝……
……
【正因為當時的驛遞速度,更兼清朝毫無戰爭準備,道光對戰爭的開局,并不如我們通常認為的那般清楚。】
【他最初得到的信息是很混亂的。】
【可以說,在最初的20天內,他似乎是盲目行事。】
【道光二十年六月十九(1840年7月17日)定海失陷后第12天,道光收到兩廣總督林則徐于六月中旬發出的奏折,稱清方火燒辦艇篷寮,英方“實無能為”,非常高興,朱批“所辦可嘉之至”。】
【三天后,六月二十二(7月20日)道光收到浙江巡撫烏爾恭額于六月初十(7月8日)發出的奏折,告知“英夷”三四千人已登陸定海,道光不免大怒。】
【由于前一段時間內收到的廣東、福建的奏折,多稱如何與英國鴉片船交戰獲勝,更由于林則徐的上書,使道光以為竄犯定海的“英夷”,不過是在粵、閩受挫的鴉片販子,“藉勢售私”。】
【所以,道光在烏爾恭額奏折上的朱批怒斥:“浙江水陸營伍之廢弛不問可知。區區小丑膽敢如此披猖,文武大吏即張皇失措,平日豈竟知養尊處優耶!”】
【他沒有把英軍這伙“區區小丑”放在眼里。也對浙江文武的“張皇失措”不滿。】
【當天,道光諭將烏爾恭額和浙江提督祝廷彪嚴加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