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代申冤抑這是要找替罪羊啊!”
“還著即返棹南還,聽候辦理可也……”
趙煦覺得最荒唐的就是這句。
換種意思講就是,北遼突然打到家門口了。
然后自己給北遼的領軍大帥下了道命令說:你們哪來的回哪去……
他們會聽才見鬼了!
……
大明天啟時期
“好家伙……更加眼熟了……”
朱由校都不用猜了。
下一步肯定是處理林則徐嗎!
這不妥妥替罪羊嗎……
“為了解脫朝廷的困境,別說是冤枉,就是犧牲個把大臣,那又算得上什么”
“你們都是這么想的吧……”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現在是十分糾結。
他不能保證自己以后會不會這么做。
因為如果在陸戰中不逞的英軍退至海上,南北竄犯,清朝勢必要在全國幾千里海岸線上部署持久的防御。
這種看不到結局的戰爭,正是自己希望避免的。
張格爾之役、河工諸項,開支動輒以千萬兩計。
由于“永不加賦”的祖制,自己也沒有辦法改善財政,多辟來源。
而打仗是世界上最錢的事……
“今年國庫存銀僅為一千零三十四余萬兩了……”
道光喃喃細語著。
英軍“船堅炮利”,水師非其對手,清軍的戰法只能是七省戒嚴,郡縣有備。
而這種坐待敵方進攻的方法,不能及時全殲來敵,擒獲敵酋。
戰爭將會無止境地拖延下去。
“進不得,又退不得……”
道光絕望的發現,哪怕知道了未來,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
【七月二十五(8月22日)琦善收到道光帝決意主“撫”的兩道諭旨后,立即派人尋找正在山海關一帶游弋的英軍艦隊,告知大皇帝已有“恩旨”,“速來聽宣”。】
【此后的二十多天里,他與英方的往來照會共達10通,并于八月四日(8月30日)在大沽海灘的帳篷里與懿律和義律直接面談。】
【琦善公然“坦白地承認英國人是受虐待了”,應允代申冤抑,懲辦林則徐、鄧廷楨。】
【義律則堅持賠款、割海島、雙方官吏往來以平行禮等條款。琦善表示俟奏請皇帝后再復。】
【八月十八日(9月11日),琦善照會懿律,勸其回粵,靜候欽差大臣前往辦理一切,必有解決之道。】
【兩天后,英軍竟然真的同意了。】
【而懿律和義律所以同意南下,是因為長達一個多月的交涉毫無結果,如此無基地的海上漂泊不知將結束于何時。】
【北方的軍情、地理不熟悉,貿然進攻感到沒有把握。】
【更何況季風將要過去,北方冬季海洋冰凍,將給艦船的行動帶來不便。】
【加以軍中疾疫流行,氣候又將轉寒,艦船不宜在北方港口久留,遂同意南返廣州談判。】
【八月二十日(15日),英軍起碇南返。】
【八月二十二日(9月17日),道光就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諭沿海督撫,勿向英船開放槍炮,令浙江、山東、江蘇等沿海諸省裁撤兵勇,“以節糜費”】
【九月八日(10月3日),道光以“辦理不善”、“誤國病民”的罪名,將林則徐,鄧廷楨撤職查辦。】
【九月十八日(10月13日)因英軍已果如其命,“返棹南還”了。】
【道光不無豪邁地寫下“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
【十月二十七日(11月20日)英軍抵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