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角、大角一戰,兩炮臺于半日之內相率失陷,清軍將士陣亡兩百九十一人,負傷四百五十六人,十人下落不明。】
【十二月十六日(1月8日)英軍攻陷沙角、大角后的第二天,義律再次向琦善提出了占據沙角、開放口岸、不許對英軍作備戰行動的要求,否則將“打平炮臺”,赴省與琦善面商。】
【琦善懾于英軍武力,即于十九日(11日)復照義律,表示將代為向朝廷奏懇“予給口外外洋寄居一所”,但不能給予沙角。】
【接著,他即于二十一日(13日)上奏道光,匯報沙角、大角之戰情形,請求道光帝允準“給地寄寓”。】
【同日,又照會義律,表示愿代為向朝廷吁懇,同時要求英軍歸還定海。】
【二十二日(14日)義律復致琦善照會,要求所給寄寓之所“讓給英國主治”,意在永久割占中國領土。】
【同時又向琦善表示,即將定海歸還。】
【琦善見義律同意從定海撤軍,即向義律表示,英方可在尖沙嘴和香港之間擇一處“寄寓泊船”,并應允從道光二十一年開始恢復中英貿易。】
……
大清乾隆時期
“放肆!”
乾隆拍案大喝一聲。
太和殿內,群臣驚悚跪倒一片。
是啊是啊,太放肆了!
這琦善好大的膽子!
竟不顧自己的身份和權限,擅自作主,照會義律,作出重大讓步。
又是代為懇奏予外洋寄居一所,又是代奏懇恩開港恢復貿易,條件是英軍歸還舟山。
雖然用虎門口外的不毛之地換取舟山,外加英軍從沙角、大角兩處撤退,算是有利的生意。
但琦善的膽量還真是夠大的!
此時,和珅氣憤道:
“這琦善真是天下第一蠢材!”
“如此豈不是落人口實”
“這些蠻夷仗著堅船利炮胡作非為,根本藐視我大清!”
“怎會錯過這種巧取豪奪的機會!”
“這琦善是割地求和,效宋帝之事啊。”
群臣心里又是一驚。
怎么和珅會這么說難道……
他們再次偷摸看了一眼皇帝。
自己又猜錯了
……
【然而,義律不待琦善“代為奏懇”,即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月20日)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約》成立。】
【主要內容為: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恢復廣州貿易,英軍退出定海。】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四(1841年1月26日),英軍即強行占領香港,作為繼續侵華的重要基地。】
……
{關于“割讓”香港一事,琦善一直存有誤解,而這種誤解又似肇因于義律。}
{1840年12月29日,義律在照會中寫道:“惟有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人豎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門豎旗自治無異。”}
{“予給”一詞作何解,姑且不論,“如西洋人在澳門”一語,就不能不使琦善發生誤會。}
{澳門是葡萄牙人向中國租借的居留地,不是葡萄牙的領土,清政府亦在此保留了許多權力。}
{而琦善1841年1月11日復照義律時,稱:“給予口外外洋寄居一所。”}
{“寄居”一詞的含義應當是清楚的。}
{琦善在其奏折中,一直以澳門為例來說明香港的地位問題。}
{因為義律就是打算生米做成熟飯。}
{義律這種偷偷摸摸的勾當,連巴麥尊都極度不滿,并從根本上懷疑這種協定的存在。}
{義律的想法應該是未來成為英國在中國的全權代理人,類似印度總督之類。}
……
大唐。
李世民捻著胡須不說話。
殿內大臣也默默不語。
此時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從亂世走到這一步的眾人哪里還不明白,此時你怎么想的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