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三元里鄉民聚集在三元古廟,商議對策,決定全村除將老弱婦孺遷走外,十六到六十歲的男子一律留守,以刀、矛、棍、斧為武器,組織起來,以三元古廟的三星旗為戰旗。】
【同時,他們為團結各鄉人民共同抗敵,還派出代表至鄰近各鄉求援。】
【當天下午,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鄉的莊農、絲織戶、打石戶、水勇和學社領導的義勇代表,云集在牛欄岡,共商抗英大計。】
【會議決定聯合起來抗擊英軍,喊出了“不共戴天,誓滅英夷”的豪言壯語。】
【表示不怕“夷船堅厚”,齊心協力,“操戈御敵”】
【“務使鬼子無只身存留,鬼船無片帆回國”】
【并約定如遇英軍來犯,一鄉鳴鑼,眾鄉皆出,誘敵深入,在牛欄岡痛擊來敵。】
……
大漢。
“這才是大好男兒嗎!”
劉邦猛的一拍大腿,指著天幕里士氣高漲的鄉民們,大笑道:
“有血勇,何怕刀劍之利!”
呂雉則冷靜道:
“清朝不會允許這種事情出現的。”
劉邦嗤笑道:
“秦朝還想萬世一系呢。”
……
大漢·文帝時期
“亡國,不等于亡天下。”
劉恒淡然的看著天幕,對興奮得漲紅了臉的劉啟道:
“除非像覆巢之下一般,外力的行為直接傷害到了全面整體的利益。”
“這才會引發諸如三元里類的局部的反抗。”
“普通百姓對外人與官府所代表的國家之間的沖突,常常會抱著一種旁觀態度。”
劉啟興奮之色逐漸冷卻下來。
因為他知道阿父講的,都是現實存在的。
就因為知道,所以他更加崇拜的看向劉恒。
劉恒則繼續淡淡道:
“屬于我的東西我才會拼命維護保護。”
“不屬于我的東西我怎么會去在乎?”
“啟兒,你要分清誰才是這天下真正的基石。”
“以天下之利為己利,那天下萬民就會擁護你。”
“但你不要以為他們擁護的是你。”
劉恒不帶一絲煙火氣,輕聲道:
“他們擁護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已。”
“所謂和光同塵,莫不如是。”
……
【四月初十(5月30日)晨。】
【三元里等鄉群眾約五千人最先趕到城北高地聚集,敲鑼打鼓,齊聲呼喊“殺番鬼”。】
【英軍陸軍司令郭富率英軍第26團、第37團、第47團和孟加拉志愿兵的幾個連及海軍陸戰隊共一千多人,從四方炮臺,分左右兩路撲向群眾。三元里鄉民且戰且退。】
【近午時分,英軍被誘至牛欄岡。】
【此時,數千名鄉民個個手執刀、矛、棍、斧,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漸漸將英軍包圍。】
【郭富下令開炮轟擊。】
【但是,三元里鄉民抱定“打死不怨”的決心,冒著敵人的炮火,不稍退縮,英軍瞬間陷入團團包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