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得熱血直往頭上涌,尤其是城衛軍中胡人女子,她們終于得到了大王一個準確的答復,她們是秦人,雖然她們與漢人長相有差異,但那又能怎樣?
她們是秦人,不是漢人。她們的王、她們的族長是秦王。
秋月、徐憐兒等秦軍整齊的起身直立施軍禮,大喊:
糾糾老奉共赴國難,血不流干死戰不休,秦王萬勝!秦軍萬勝!
花匠和一眾農夫學著秦軍行禮,把胸口捶的梆梆響,跟著秦軍高喊口號。
離石等他們喊完才又道:
秦國法制以后會漸漸改動,將其中大家公議認為殘民害民的律法改掉,時移事異,法制也會跟著情況而變動。
法制的內核將會以秦人為本,更重視保障庶民的利益,庶民的財物不可侵犯,秦人的尊嚴不可侮辱。
秦國將由工、農、兵、商四民組成,工匠可以強國富民,農夫是國家穩定的根基,商人東西南北溝通貨物流通,使城市繁華。
庶民慢慢的變富裕,軍隊可以保衛我們的家國,為我們向外掠奪更多的生存資源源和空間。
這些秦人四民才構成我們的家國主體,而不是不事生產的高門士族,他們只是爬在我們身上的吸血鬼,是依附我們而生的蛆蟲。
靠吸食我們家國才能生存下去的吸血鬼,我們秦國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如果存在也只能在四民之下存在。
農夫中有一個年輕人問道:
大王,那讀書人呢?
那些高門士族都是讀書人,他們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沒有他們讀書人,就沒有國家。
沒有他們指明世道方向,我們就會生活在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沒有讀書人,我們庶民就會變的野蠻無禮,不知文明為何物。
大王說秦國只有工農兵商,沒有高門世族,小人還能想得通,沒有讀書人,那誰人當官?
誰人為吏?
那庶民誰管理呢?
畢竟人一多想法就多,沒讀書人做官,那國家豈不亂了?
離石覺得這個年輕農夫問的很好,就問:
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輕農夫說他姓王,他父親在他出生時遇到一個一起逃難的讀書人,請那讀書人就給取了“飽之”的名,叫王飽之。
然后離石接著說:
讀書本是每個人都應有的權利,但高門士族卻從庶民中挑選出一些聽他們話的,對他們唯命是從的庶民來教導,讓這些識字的人從庶民中獨立出來形成一個新的群體,那就是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大多來自庶民卻不認同庶民的身份,反而依附、幫助高門士族管理壓榨庶民,在庶民中間鼓吹高門士族對庶民壓榨統治的合理性。
所以高門士族為了分化庶民,讓一個新的群體來為他們發聲、說話,便用手中的資源培養這些讀書人,讓讀書人鼓吹讀書人的獨一無二的作用。
把自己說成是庶民的希望,誠然讀書人中有精英,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將讀書人中的少數精英,誤當成所有讀書人都是精英。
想當年黃巾之亂,出主意殺庶民最多的就是讀書人,殺庶民最多的就是高門士族。
漢末是這些人殺的中士庶民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多少庶民無辜枉死,使中士敢反抗、有血勇的庶民死光死盡,這也使得胡虜劫掠中士時無人敢戰、能戰。
他們對庶民、對自己人兇狠,可是面對胡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