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有,投靠依附的有,為胡虜粉飾遮掩的有,可舉起大旗敢抵抗胡虜屠殺的有嗎?
也許有,但能有多少?
但是大家想一想,這世間一切都是庶民創造的,糧食是農夫種出來的,為什么種地的農夫吃不飽飯、甚至是餓死?
工匠蓋房子,生產各種工具,裝備軍隊,為什么要自己住茅草搭成的棚子,四面露風露雨,到了冬天還要被凍死,為高門士族當牛做馬累死累活?
保家衛國,讀書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手無縛雞之力,上不能保國衛國家,下不能守護家人,他們有什么用?
只是高門世族圈養的狗而已。
王飽之想要辯駁,讀書人也會武技,對付兩三個農夫,絕對的輕松,但是他不敢反駁潑向讀書人身上的臟水,他對這番話不認同,卻也不知如何反駁,吶吶的問:
大王,那讀書人一點用都沒有嗎?
離石對圍聚過來看熱鬧的眾人說:
讀書非常的有用,讀書以后才能將制造、種植、行軍打仗的經驗,經商的經驗,還有詩歌,華美的文章等等記錄下來,傳承給后人。
這就是文明的傳承,我們雖然死了,但在書中永遠的活著。
眾人對讀書的力量有了新的了解,徐憐兒搶話道:
那大王剛才還說讀書人沒有用。
離石回頭看著這個具有優秀潛質的托說:
讀書和讀書人是不同的兩件事。
我大秦需要每個秦人都讀書,明事理,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要努力做到每一個秦人都成為讀書人。
秦國以后會以官府的力量興辦學院,每個秦人都要在大秦律法規定下強制讀書學習。
到年齡的秦人不讀書學字,就會受到懲罰,當地的官吏嚴格審查適齡未入學的秦人,未入學的父母、長輩都要受到秦國律法的追究。
這么一來秦國人人都會讀書寫字,庶民便不會被蒙蔽,不會被愚弄,所以說秦國不僅不反對讀書,還要以律法的形式強制秦人,人人都要讀書明理。
我們大秦只是不需要只會讀書而其他事務一概不會的讀書人,只知依附高門士族的讀書人。
以后,大秦的官員從庶民中選取,所有大秦官員都要讀書。
以后研究學問,只有專門的讀書人才可以勝任,管理工匠的人只能從匠人中任用,以此類推專門的事由專門的人負責管理。
以后專業讀書人在秦國亨有與庶民一樣的權利,但不能再象以往一樣高高在上,不能再自稱代表所有人、代表天下黎民百姓。
這番話說得大家都開始認真思考,離石再沒有說話,打攪他們獨自思考。
離石把秋月叫到一邊,問她們出去偵查的是個什么情況?
秋月說她們一路沒有看到情報中的羌人軍營,也沒有見到羌人援兵出現。
她猜測可能羌人人軍營沒有得到求救消息,她觀察羌人兵營內平靜安寧,不像有什么軍事行動的痕跡。
離石也不知道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現在要種地,需要大量人力,要營造安全的生產環境,這一切都迫使他要盡快解決羌人兵營,等他們來前來太費時了。
山不來救我,我就上去。
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明天上門去找羌人兵營麻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