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官府每年都會核定后撥付墨家資金費用,墨家對自查的工坊出現的問題可以向官府上報,由官府調查取證以便依律法進行處理。
有所缺漏我們在進行協商議定,今后墨家應將“兼愛、尚同”,放在“人人平等”上面來,所有應該生而平等。
南山子仔細聽完秦王所說,細細衡量得失,一些改變是聞所未聞,但又不能說秦王說的沒有道理。
只能說秦王說的太好,太細,太具有操作性,可也太理想化,除非秦王不是王族,南山子有了迷惘了。
離石見南山子不說話,只是低頭長思,自己也不好催促。
只能先叫侍衛替他收拾東西,把馬牽過過來,自己也提前做做準備,好一會跟墨家談完,自己好會攻打兵營。
正在準備著外出的東西時,南山子帶著秦坊丶賈莊鐘鄭重地向離石行叩拜大禮,大聲說道:
墨家矩子南山子,攜墨家首徒秦坊,次徒賈莊鐘,向大秦效忠,向秦王效忠,愿我王一統天下,橫掃胡虜,為天下黎民帶來和平安寧。
離石聽完宣誓效忠完,才扶起南山子。
南山子可能是宣誓向秦王效忠了,所以說起話便不像之前有所顧忌。
南山子問:
大王,那你對儒家有何應對之法?
離石聽了南山子的問話,便鄭重的向南山子說道:
本王很看重儒家,他的一些主張和思想更符合本王的利益,但是儒家的一些思想和主張讓本王看不到未來。
儒家主張有教無類,教化天下黎民百姓,在教化蠻夷,同化蠻夷方面,在統一思想、凝聚意志、形成統一民族方面獨樹一幟,具有很大感染力。
可是,本王不認同他們對王朝變化,朝代更迭的看法,他儒家只求自己能生存下去,而不管什么民族,不講什么主體,只要求自己的道統能傳下去就萬事大吉。
自儒家提出“罷除百家丶獨尊儒術”開始。就突顯儒家霸主地位,使其它學問邊緣化,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工匠丶農夫丶軍隊丶商人對國家對民間的促進作用的雜學。
正是儒家這種做法將天下黎民的血性全部泯滅,當初庶民敢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自從儒家獨霸后,又教化天下提出“忠君”。
儒家獨霸前提倡“官逼民反”,可獨霸后卻主張“忠君”,如此虛偽,儒家已經變了,被高門世族和舊貴族指使儒家改的面目全非。
本王也重視儒家,但是重視他教化天下丶統一思想丶凝聚意志的功能,重視“十世之仇猶可報也!”的儒家,重視沒有被有心人閹割的儒家。
今后秦國會官辦學堂,以后所有秦人在律法規定的年齡都必須入免費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學習秦國審批核定的秦國書籍。
書籍包含天文地理工農兵商諸子百家的所有學問,也包括儒家先賢所教授的學問,唯有自獨尊儒術之后出現的舊儒學問不包含在內。
秦國復興后的國家治理將不包括高門士族,不包括舊儒家,以后高門世族和舊儒讀書人將過著平淡的生活,如有違反秦國律法,將放逐極南或極北荒野之地求生。
或開拓新的疆域,秦國也予以支持和資助,允許其儒家征服海外,創建屬于儒家的國家。
南山子矩子,你認為這樣對舊儒家和高門士族不遵守大秦律法之人可好?
今后社會變革,我們不再殺人;
對于思想有異者,我們放逐;
除殺人者償命外,我們今后不再殺人,不再株連,只罪及己身,一律放逐;
如果他們可以在海外建國,允許他們回國尋祖祭祀先人。
這就是我對他們的態度和應對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