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陸續呈報給了離石,離石坐在天下頂廣場上的春風亭里,一面看著各部門擬定的五年計劃,一邊喝著大秦行商搞來的進貢清茶。
量化考核概念在大秦高官心里總算是搞明白了,原來他們這些部長級以上高官,原來也是要經過量化考核的,低級官員是每年考核,部長級高級官員每屆五年考核,考核結果決定他會不會繼續再干一屆。
高官的考核標準就是五年工作計劃實現沒有,而考核人就是大王,考核的后果就是,能不能繼續接下來再為大秦和大王服務五年,還有就是能不能繼續享受大秦帝國提供的豐厚待遇。
在離石的要求和有意引導下,量化和數學正在全面滲透進大秦的各個階層,大秦官府治理大秦的方方面面。
大秦新培訓出的官員已經習慣了任何事務都用數據來說話的事實。
大秦官府現在呈報的公文,里面基本不再出現出現“也許”、“大概”、“可能”的模糊用語,官府治理大秦都用數字來表示工作成績。
比如,從虎口縣對面的煤山到望北府的運煤馬車,年終統計,車輛總計五萬八千四百三十三輛,全年車流量總三十七萬五千八百六十七架次。
運煤車從剛開始三輛發展到現在二萬七千輛,其中民間的運煤馬車從無到現在的八千輛,再加上來往草原光明城的貨運馬車。
在這條商路上有五萬八千輛馬車常年往來不停的運轉,車流量達到三十七萬五千八百六十七架次。
如果這些事情放在以前,只會用什么車水馬龍、商路繁華、民生以復等等文字表述,可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一天、一月、半年、一年都可以用數字表達車輛的變化,再用圖表畫出變化曲線。
官員再從這些數字標明的曲線圖中,就能清晰發現每天的車輛變化,如果數字驟然下降,官府就會派官員去查找數字驟然變化的原因,這些數字標明的圖案,就是官員下一年展開工作的基礎點。
在新的一年里,官員會在這個基礎上重新開始工作,如果年底數字達到年初制定的,自己上報批準、備案的數字,就算官員考核合格,若是數字超過自己定下的數字目標,就會獲得內閣的獎勵和晉升。
若是數學達不到自己定下的數學目標,或是無法定理由,解釋清楚數字為何比上一年減少?
內閣就會將其降職或是降級流轉到下一部門。
若是在調任或是離任過程中,被財政部內的審計局查出數字上有問題,律法部就開介入,調查官員有無以權謀私或是行賄受賄的罪行。
數字統計就像一張無情的大網,將大秦官員每天、每月、每年的施政行為都進行篩查。
而五年計劃又像架在各部部長級高官,脖子上的一把刀,而刀柄拿在大王手中,大王雖然不干涉政務,卻可以審核各個實權高官自己訂下的五年計劃,從而決定高官能否繼續留在大秦官場里。
而內閣管理起來也變得更加方便,內閣首相只需用這些統計上報的數字,來觀察大秦每天的變化,他就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大秦整體的布局調控上來。
及時進行宏觀調控,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讓各地官府更明確、更有針對性的展開工作。
如果出現了問題,內閣首相也能從每月上報的統計報表、曲線圖案中,及時發現問題,對一些重大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這讓內閣首相的工作也變得輕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