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種精細的數字治國手段,才能讓離石長時間離開秦庭,也沒有影響大秦官府的正常運轉,第一年的年計劃已經完成,大秦官員也已經適應了這種權責利明確的統治方式。
他們不適應也沒有辦法,大秦的各類官員培訓機構已經培訓出一大批,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官員,他們不賣命工作,就會被培訓出的新官員頂替掉。
他們可不想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雖然金錢的力量剛剛發展起來,許多東西只有錢才可以買來,可是他們更喜歡大王給他們官員發放的福利待遇。
大王為大秦官員提供寬大的水泥房子、為官員提供私人保護力量,為官員出行提供最舒適安全的馬車,為官員年終發放各種市面上沒有的工業商品,還給官員發放各種物資和補貼,如火爐、煤、鹽、各種壇罐子肉等等。
這些東西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東西,再有大王每月給官員發放3枚到50枚不等的金銀幣作為官員的俸祿。
又將大秦官員的收入張榜公示,初級吏員的俸祿從每月30個銀幣,到最高級別的吏員每月10枚金幣,官從初級的每月5枚金幣到最高級別的內閣首相每月50枚金幣,這種公示的俸祿榜就昰大秦版文官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
文官有了清晰的奮斗目標,用俸祿的多少來體現他在大秦帝國官員體系中高低地位。
與之配套的就是,就是離石在工作計劃中普及了量化的概念,讓制定每年工作計劃的官員,將他的工作計劃具體到每個月、每天,每天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數字……
。
而招募的勞工也清楚的知道了,他們每天要干多少活,每天能獲得多少工錢。
現在對勞工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時間現在都是由秦王宮的鐘聲來確定,但是偏遠的地區沒有秦王宮的鐘聲,也沒有滴漏計時器,所有時間總是無法統一,基本上靠經驗去猜時間。
雖然官府招募勞工干活,不會任意壓榨勞工,但是沒有精確統一的計時,大秦各地官府招募的勞工,他們的工作時間有長有短,對于加班也沒有辦法精確區分。
這直接影響到官員業績的精確制定,嚴格來說數學量化還無法進化到真正的精確。
有了工作計劃,而沒有跟蹤監督和考核,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談。
離石讓財政部審計局對官員的業績進行定期審核,這只是先期培訓專業人員的一種方式,他讓精通數字計算的財政部先充當審計部門,等以后天下統一,他就將審計官員的審核人員從財政部剝離出來。
然后成立專門審計大秦官員工作量的審計部,那時數字治國才不會出現缺陷。
賈宜生也發現了這種新的治理方式對法家的巨大輔助作用,它讓法家治理國政和治理萬民時,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能讓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法家應該如何與時俱進,而不被飛速發展的大秦拋棄。
內閣首相這一段時間,就是不停的召集部長開會,讓各部門的部長再回去召集下屬開會,那些各部門的官員回去后,又召集吏員開會,大秦工會和大秦農會也召集工人和農夫開會,就這樣大秦官府再開各式各樣的會,層層下壓。
他們的開會主旨除了數字化、量化考核外,就是讓全體大秦官員,圍繞“對大秦萬民生存狀態的考慮”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計劃!
離石將前世對工作計劃的怨念,全都甩給了這個異世界的古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