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脈為陽脈提供武力保護和開辟、守好海上退路,如果陽脈在陸地上與胡虜纏斗落在下風,就呼陰喚陰脈從海上把族內最優秀的族人接走。
在胡虜退走后,他們又返回瑯琊郡重建家園,就是靠這種死纏爛打的方式,才讓瑯琊王氏勉強存活到現在。
可是瑯琊王氏也從鼎盛時期的二十多萬王氏族群,衰落到現在不足二萬人,陰脈過的更是凄慘,他們不但長年流浪在海上,每一次登上陌生的陸地,就被當地的土人圍殺。
王氏陰脈由于沒有穩定的補給地和人員補充,武器也非常破舊,船只更不用說了,長年沒有穩定的修船廠,海船損失又非常嚴重,王氏陰脈的海船從鼎盛時期的近千艘海船,變成現在不足百艘破船。
要不是突然崛起的大秦帝國吸引胡虜的大部分精力,特別是羌胡和羯胡,也許用不了幾年瑯琊王氏就會自然消亡。
因為羌胡不僅抓走了瑯琊王氏的工匠和族人充當奴隸,羯胡則是每五年一次的大清洗,不斷挖瑯琊王氏的根。
現在有了大秦帝國,他直接吞并了羌胡,又打折了羯胡的腰桿,又與東海宇文氏交惡,現在追討賣給宇文氏大量兵器甲胄欠款。
瑯琊王氏與宇文氏合作,也只是替宇文氏制海鹽掙錢,用自己族人的命,換取宇文氏的庇護,現在大秦向宇文霸討債,宇文霸轉手就將瑯琊王氏打包用以抵賬,希望瑯琊王氏能與大秦死嗑,給大秦添點麻煩。
瑯琊王氏也不是善人,在剛開始替宇文氏收取兵器甲胄時,就偷偷扣下部分兵器甲胄,全部補充給了陰脈,讓王氏陰脈終于有了鋒利的新兵器,換下了用了四十多的刀劍。
總的來說,這幾方的情況都被蓋世太保調查清楚,然后在匯報給離石,離石對瑯琊王氏的容忍和鮮卑宇文氏,是截然不同的。
一天后,離石乘坐碧游宮車趕到瑯琊郡,在親自轉了一圈后,離石發現瑯琊郡果然是一個天然避風港,地形就像一個u形,瑯琊郡就處在凹陷處,碼頭也很大,水很深,能同時停靠上百艘大海船。
看完碼頭,離石率領一萬遂發槍禁衛軍很輕松的接管了瑯琊郡郡守府,郡守府雖然有些舊,有些地方還有剛修補的痕跡,但是建筑整體設計混然天成,有種破敗的天人一體的古怪感。
院子布局錯落有致,還有照壁這種稀有的設計,比起大梁城旬家那種不倫不類的建筑顯得更為精巧,更有漢人的味道。
走進房子里,屋里的裝飾、家具都是大秦風格,還有一百年前瑯琊王氏族人未分家時的書法屏風,離石對這件屏風上的字體更有一種特別的熟悉感。
對瑯琊王氏的好感頓生,出于對前世書圣的敬意,他叫來侍衛一問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瑯琊王氏家主王浚特意安排布置的,好感又進一步提升。
“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出于禮貌他親自用前世王書圣的字體寫一封拜帖,讓公冶長送給王浚,說他將會明日登門拜訪。
第二天,離石讓公冶長準備了百匹毛氈料、百匹麻布、百張狼皮、一個座鐘、一盞玻璃罩防風燈,還有許多大秦特有的商品,裝了滿滿十馬車,讓禁衛軍穿便趕著四輪馬車送去瑯琊王府。
到時連車帶禮物一起送給瑯琊王氏,以表達他對瑯琊王氏的好感,等他帶著馬車到了王府,就見一個中年長須穿漢裝的老帥哥,領著一群年輕小子,在路口早早等他,他沒發現王氏也罕見的打開中門,由家主王浚在大門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