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煙未消散前,前面任何景像都看不到,只是震耳欲聾的炮聲,越來越稀松,直到許久之后,炮聲漸漸停止了。
前面濃煙中傳來凄慘的呼救聲,還有戰馬的哀鳴聲,現場非常的詭異,這一刻起,胡虜真正的開始忌憚北秦人。
當濃煙散盡,在十七萬胡虜的目視下,北秦士兵,拿著三棱長槍,將躺在地上的胡虜騎兵,挨個扎了一遍。
當一些北秦勞工將戰場上,所有救不活的戰馬都殺死,然后當著數十萬胡虜騎兵的面,將它們分尸,馬肉和馬腸裝入車子,其他的都合胡虜死尸一起推入大坑里埋掉。
這一幕才真正嚇唬住所有胡虜騎兵,他們一致認為,北秦人這是施展巫術,在祭祀鬼神,而祭品就是胡虜騎兵。
這也是胡虜騎兵根本沒辦法靠近棱堡,就被北秦人祭祀掉了,這根本不像作戰,一陣籠罩視線的濃煙過后,胡虜騎兵就變成了一地的死尸。
這場仗打的非常沒有可觀性,一群弩兵、一群遂發槍兵,在棱堡的城墻上,看著火炮不停的開炮,然后就是火炮冒出的濃煙,不止遮住胡虜的注視目光,也遮住了北秦士兵觀察戰場動靜的視線。
而一切清晰后,前后炮擊不過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三萬胡虜挑選出來的最英勇、最兇悍的騎兵,就這樣死了個精光。
最后站在重炮射擊的范圍之外的胡虜大部隊,他們不知道是害怕,還是無聊,他們自己騎著受驚的馬跑了。
北秦士兵戰后檢查發現,北秦也有受傷的,受傷的還是高技術兵種炮兵,受傷是因為火炮的密封性不好,火炮炮膛里的熱氣壓給燙傷的。
北秦造炮管和槍管的工藝是合格的,只是為了追求射擊距離,擊發藥裝填的就達到了最大量。
擊發藥制成了定量的擊發紙彈殼,有些過早的跨入后膛裝填擊發藥,這使得北秦的遂發槍、火炮射擊的距離遠了,可是他的后膛密封密閉工藝卻跟不上。
這就導致了火炮、遂發火槍,在近距離,頻繁射擊時,就會被遂發槍、火炮后膛泄露的熱氣壓燙傷。
火炮方面還好一些,畢竟不用臉貼著炮膛進行射擊,
而遂發火槍手的感受卻不一樣了,遂發火槍手往往臉貼著槍托射擊,打五六發后,槍膛里的溫度開始上升。
開槍,槍膛里的熱氣就會從后膛看不清的縫隙中沖出來,滾燙的熱氣噴在遂發槍士兵的臉上,雖然不會造成士兵的傷亡,可是輕度毀容就成了必要的代價。
這還導致一個后果,就是端槍瞄準射擊,變成“端槍”向前射擊。
一些愛美的士兵,為了保護絕世容顏,一般會申請一把秦弩,把遂發槍背上,不遇到生死危機時,他們會首先使用秦弩射擊。
秦弩消耗最大的是弩矢,而以北秦現在的生產能力,一爐鋼鐵,就可以鑄造出十萬支弩矢,在非必要情況下,現在秦弩又受到了北秦軍士的青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