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行商帶著工匠在荒原上找到了好幾個大型的煤礦,這些煤礦都埋在地里,挖掘不是很困難,這就是北秦立身的根基。
其次,就是發現了了鐵礦和鹽井,有了鐵礦就可以冶煉鋼鐵,而有了鐵,就能近距離制造武器,最主要是能制造出鐵爐子,有了鐵爐、有煤,就能衍生出許多可能。
靠近鐵礦的地方修建冶煉廠,煤礦擴掘運輸,就必須支付工錢,有了錢,就會出現行商的隊伍,就能出現新的消費市場,工場里生產出來的貨物就可以賣出去,錢就開始流通。
再次,北方現在不缺水,百里之內必定有小河,實在沒有,也可以在工匠的指導下,挖出甘甜的水井。
有了水,一切都好辦了,在水源地修建城池和棱堡,把水源控制住,只要是活的,就離不開水源。
若是還有胡虜沒跟著胡虜大部隊退出北方,不論人數多少,他們都必須喝水,特別是牲畜。
有一些頭鐵的胡虜牧人,舍不得放棄搶劫漢人的便利生活,沒有趕著牛羊跟胡虜一起撤走。
北秦騎兵就憑借裝備上的優勢,在水源地駐扎,然后每天在荒原巡邏,拿著望遠鏡,在荒原上搜索胡虜牧人和牛羊,一旦發現他們的身影。
就會騎馬趕上去,在二三百米之內,就會殺死那些胡虜。
若是胡虜只有幾個,那些城衛軍女兵,就能用連弩射死那些落單的胡虜,趕走他們的牛羊。
最后,如果不考慮與胡虜還在爭搶北方,光有這幾樣,就可以耗死胡虜,至于吃的就更容易了解決了。
每次胡虜騎兵的攻擊,就是一次肉食補給,邊界最早建立的幾個工廠,其中就有肉罐頭廠。
一些還在北方堅持活著的漢人,他們就是用馬肉罐頭招募來的,直到那些勞工與北秦士兵一起,變的聞到馬肉味就開始嘔吐,才開始想辦法改變現狀。
他才開始不惜成本的開始種菜,為了種菜還為菜地修建專門的房子,官府也開始不限量的收購南朝的茶葉,將這些茶葉通過行商運往北方。
慢慢的第一個城鎮開始形成,留在北方的漢人一旦在荒原上受到胡虜牧人的攻擊,北秦就開始報復,獵殺范圍內可見的一切胡虜,直到把游牧的胡虜驅趕出控制區域。
可是北秦人控制的范圍都是有水有資源的好地段,又占有地利的便利,屬于控制要點。
而被趕入荒原的胡虜,就沒有這種便利,水源就是他們無法克服的難題,他們不會挖井,缺少水源這一點,就逼著那些沒有撒走的游牧胡虜,不得不也退出北秦的疆域。
北秦軍方先是按照工匠規劃的蜂巢樣式,在向更北方,或是更東方,交錯修建棱堡。
等木棱堡修建好后,將火炮前移到最前面棱堡炮臺上,再從天門峽造船廠鑄造新的火炮,在通過風凌渡碼頭,運往東方靠近鮮卑慕容氏的邊界地區。
而靠近羯胡的火炮,則由王城北山兵工廠鑄造。
今年夏天那次洪水,把北方重新天然的規劃了一次,北秦人對北方陌生,而胡虜同打樣陌生,這就讓胡虜喪失了近百年才熟悉北方的地利優勢。
他們比北秦人更緊張,一旦被北秦的巡邏隊盯上,就很難活著逃回胡虜的大本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