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與強大的波斯帝國初次交鋒時,伊爾德蘭展現出了其非凡的謀略與智慧。他深知此時的匈人帝國雖然實力尚存,但已無法與昔日全盛時期相提并論。于是,深思熟慮后的他決定派遣足智多謀的阿巴斯前去與波斯方面展開商務協商。
此次協商的籌碼,便是匈人帝國如今所僅剩的半數巨額財富。伊爾德蘭的目標非常明確,用財富換取波斯灣地區任意一個小小的港口。
如此一來,遠在東方的好友大秦帝國便能順利地與匈人帝國在此處會師,并結成堅不可摧的同盟,讓匈奴人也有可以相信的盟友,這種感覺在白匈奴反叛顯得更為珍貴。
說起匈人帝國與波斯帝國之間的過往糾葛,可謂是源遠流長。曾經雙方多次兵戎相見,而且匈人帝國憑借其勇猛無畏的戰斗風格,以及出色的戰略游擊戰術,屢屢將波斯帝國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即便是后來匈人帝國逐漸走向沒落分裂,波斯帝國依舊未能在戰場上占到絲毫便宜。
更為有趣的是,由于始終無法戰勝匈人帝國,波斯帝國不得不年年向匈人的王帳進獻豐厚的歲幣以求平安。本以為隨著匈人帝國的分崩離析,波斯終于迎來了一雪前恥的絕佳時機,
先挑動白匈奴分裂自立,建立厭噠帝國,遂興師動眾再度對匈人帝國發起攻擊。豈料,即使已經處于衰弱分裂狀態下的匈人帝國,依然擁有不容小覷的戰斗力。
這一戰下來,波斯帝國不僅損兵折將,甚至差點兒面臨亡國之禍。
最終,波斯帝國只得忍痛割愛,獻出大量的財富以及眾多貌若天仙的波斯美女,方才勉強平息了匈人帝國的怒火,使其停止了繼續攻打波斯王城泰西封的步伐。
也正因有著這樣一段充滿戲劇性且驚心動魄的歷史背景,使得匈人帝國在面對波斯帝國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心理上的巨大優勢。伊爾德蘭才認為波斯帝國不敢不賣給港口碼頭。
匈人帝國若能與神秘而強大的東方大秦成功簽訂盟約,那么這個曾經一度衰落的帝國必將迎來重生的曙光,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然而,身為匈人帝國核心人物之一的伊爾德蘭卻萬萬沒有料到,盡管波斯帝國在軍事力量上難以與匈人抗衡,但他們那高傲的心氣卻絲毫不減。
長久以來,波斯帝國的統治者們始終沉浸于千年前,偉大帝王薛西斯所締造的輝煌帝國光環之中無法自拔。即便其軍隊在戰場上屢次敗給匈人鐵騎,可在智謀方面,波斯帝國從未有過絲毫的屈服之意。
當伊爾德蘭和阿巴斯踏上前往東方尋求外部援助之路時,波斯皇帝早已暗中布局,派出精明強干的謀臣展開行動。
一方面,這些謀臣中的一部分悄悄找到了阿巴斯的兄長——杰吧拉丹,并對其施以利誘、威逼等手段,試圖策動這位手握重兵的厭噠人趁機反叛。最少達到將領擁兵自重的目的,從而進一步加劇匈人帝國內部的矛盾,將本已日漸衰弱的匈人帝國再度推向分裂的深淵。
另一方面,另一路使者則馬不停蹄地朝著東方進發,目標直指西域新近崛起且實力不容小覷的突厥人。
這一精心策劃的陰謀看似天衣無縫,只要各方按照既定計劃行事,便可輕而易舉地剿滅匈人帝國殘存的勢力,讓這片土地永遠擺脫匈人的統治。但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世間之事往往充滿變數,令人難以捉摸。
就在此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伊爾德蘭提前結束行程并迅速折返阿拉木圖,同時果斷做出決策,要帶領整個匈人帝國舉族遷徙至吐火羅地區。
如此一來,不僅打亂了波斯人的部署,更為匈人與東方大國之間的結盟爭取到了寶貴時間,使得原本幾近覆滅的匈人帝國得以茍延殘喘,繼續延續下去,這個消息是剛建立自己厭噠帝國的杰吧拉丹無法忍受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