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兵還未抵達之前,泰西封城中的波斯帝國軍隊,宛如一陣洶涌的潮水,率先涌向了托卡曼尼城。
波斯帝國這個歷史悠久、威名赫赫的老牌帝國,展現出其強大的軍事底蘊,雖然薩珊波斯早已不是昔日的正統波斯帝國,也早不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
中間經歷了打岔的帕提亞帝國,而現在的薩珊波斯,只是薩珊波斯在推翻帕提亞帝國,在其基礎上另行開創的薩珊王朝,其創始人阿達希爾一世與阿契美尼德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波斯帝國的過往太輝煌了,這才有了薩珊波斯。
薩珊波斯傳承到現在,除了沙普爾一世曾經俘獲羅馬帝國皇帝瓦勒里安,再無耀眼戰績,而現任薩珊皇帝阿希達爾.霍斯勞二世,為了重現往昔輝煌,一有機會就沖向鄰居拜戰庭帝國境內劫掠。
而拜戰庭帝國又自稱東羅馬帝國,他們不止要面對阿拉伯人的劫掠,還要面對三大蠻族的洗劫,還有就是與他糾纏不清的薩珊波斯,他們之間關系非常的奇特,總是打打和和,關系非常的微妙。
此次出征,薩珊波斯他們再度派遣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其中包括令人聞風喪膽的二十萬不死軍團,以及剽悍勇猛的三十萬波斯帝國正規駱駝騎兵。
此外,還有五十多萬從各個部族和小王國強行征召而來的仆從軍。如此驚人的兵力總數,竟然高達百萬之巨!
最先抵達托卡曼尼城的只是十萬不死軍團和三十多萬仆從軍。這支先鋒部隊如同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迅速占據了有利地形,形成了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
而此時,駐守在此地的東突厥仆從軍僅有五萬騎兵。盡管前軍主帥秦瀾和參謀部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與波斯帝國之間已然結下仇恨,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對方竟會為了一座城池,不惜傾盡全力,調動如此眾多的兵力前來征討。
這般陣勢,仿佛雙方之間并非剛剛結仇,而是有著不共戴天之深仇大恨一般。
五萬東突厥騎兵面對著數量超過自己一倍有余的敵軍,心中雖有一絲惶恐,但并未因此喪失戰斗的勇氣。然而,戰局一開始便對他們極為不利。
那十萬不死軍團猶如鋼鐵長城般橫亙在前,死死地堵住了東突厥騎兵前進的道路。緊接著,后續源源不斷趕來的波斯仆從軍如潮水般,將東突厥騎兵團團圍住,令他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絕境之中。
這一情況使得東突厥仆從軍徹底失去了,實施游擊戰術的可能性。盡管這些仆從軍表現得異常英勇無畏、堅韌不拔,但在經歷了多達三萬余人的慘重傷亡之后,他們也別無選擇,只得無奈地撤退到托卡曼尼城中。
然而,正是這三萬仆從軍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成功地為駐守在托卡曼尼的大秦軍隊,贏得了至關重要的三天寶貴時間。
在這短短的三天里,原本肩負著其他使命的大秦軍隊,迅速化身成為一支高效的工程兵隊伍。他們爭分奪秒,匆匆忙忙地對托卡曼尼城,展開了一輪緊急加固行動。
與此同時,借助于先進的飛艇技術,大秦軍隊還克服重重困難,在空中開辟出一條相對安全的運輸通道。通過這條通道,一些急需的水泥以及維持生存所需的食物,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托卡曼尼城。
盡管這批物資數量有限,但在當時那種激烈的地面戰爭環境下,能夠順利運抵城內已實屬不易。
這種出乎意料的支援舉動,極大地鼓舞了托卡曼尼城中的軍民士氣,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堅守城池,直至勝利的希望之光。
緊接著,守城將士們充分利用東突厥仆從軍,拼死爭取而來的這三天時間,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城墻內壁的加固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