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飛艇緩緩升起,帶著一百多名重傷員逐漸飛離地面。
城外的波斯軍隊目瞪口呆地仰望著天空中的這一奇景,有些人甚至雙膝跪地,虔誠地向著那艘繪有金龍圖案的飛艇叩頭膜拜。
然而,波斯軍中的祭司們卻手持皮鞭,毫不留情地抽打那些跪地的士兵,試圖將他們驅趕起來。但祭司們并不知道,那天上威武霸氣的金龍圖案,已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個波斯人的心底。
此時的秦瀾心急如焚,他在軍校里所學的各種攻城和守城之法,幾乎無一不與火藥相關。可如今身處于大秦帝國的最西邊陲,各類物資極度匱乏,就連能夠遠距離殺傷敵人的武器,也早已退役,像是秦弩,攻城弩、投石機等等,全被單一的火炮所替代。
即便此刻手中還有秦弩、攻城弩以及弓箭等裝備,但去哪里才能尋找到足夠多的箭矢呢?
每每想到這里,秦瀾的腦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臼炮的散彈丸。然而要制造這些彈藥,就必須要有大量的鋼鐵才行。可是,在這座名為托卡曼尼的城池之中,僅僅只有一座造船廠,而且還是以木材建造而成的。顯然,這樣的造船廠對于解決眼前的困境毫無幫助。
如此一來,整個托卡曼尼城中唯一還能派得上用場的,恐怕就只剩下那座神秘的黑油井了。
造船廠在城外,幸好造船工匠住在城里,在臼炮曲射攻擊下,躲在厚實車盾之后的不死軍團,這類危險的攻勢全都換成了波斯仆從軍。
秦瀾靜靜地佇立在城頭望樓之中,目光凝重地凝視著遠方。每一天,他都能看到源源不斷的波斯帝國援軍,如潮水般涌來,數量與日俱增。望著那黑壓壓一片的敵軍營帳篷和旌旗飄揚,他的心頭壓力愈發沉重起來。
短短三天時間過去,托卡曼尼城外已然匯聚了將近三十萬之眾的龐大軍團。這些波斯士兵將托卡曼尼城團團圍住,足足圍了五六層之多,猶如鐵桶一般嚴密。
而此時,唯有城外的造船廠那一側尚未被完全封鎖,但這顯然是波斯人的精心算計。他們企圖以此逼迫城中的守軍出城突圍,把他們逼出城,然后消滅在撤退的途中,因為即便城外那些船只全部裝滿人員,最多也僅能運載一萬多人而已。
然而,城內卻有著三萬余人,其中以東突厥仆從軍占據多數。如此一來,就必然要舍棄一部分人才能登上船只逃離,這便是所謂的“圍三缺一”之計,旨在從戰略層面上分化并瓦解東突厥仆從軍。
秦瀾深知這是敵人設下的陷阱,自然不會輕易上當。但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究竟該如何堅守這座孤城,他的心中也是毫無頭緒。
正當他苦苦思索之際,第四天清晨,天邊突然傳來一陣低沉的轟鳴聲。抬頭望去,只見一艘巨大的大秦飛艇正緩緩地朝著城池方向飛來。
城外的波斯軍隊顯然對大秦飛艇有所防備和免疫力,一見其出現,立刻張弓搭箭,無數支利箭如蝗蟲過境一般密集地射向天空中的飛艇。
然而,盡管這些箭矢如同暴雨傾盆般飛向高空,但由于高度差距過大,它們與高高在上的飛艇之間,始終存在著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根本無法觸及到目標。
眾人只能無可奈何地瞪大雙眼,眼巴巴地望著那艘巨大的飛艇,緩緩駛入托卡曼尼城上空。隨著一陣輕微的晃動,飛艇最終穩穩地降落在城中空曠的廣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