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衡帶著一眾手下風風火火地趕到迦樓菩提寺的時候,眼前呈現出的便是這樣一幅畫面:寺廟內香煙裊裊,誦經聲此起彼伏,信徒們虔誠地跪地祈禱著。
可是密密麻麻的光頭和尚圍著一個龐大的圈,圈里正有一個和尚向圍上來的光頭解釋著什么,而另一個年輕人正怒目圓睜瞪著圍上來的眾多大光頭。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吸引住張衡的目光,他心中所想的唯有一件事情,如何將這座寺廟中的青壯和尚據為己有,工地上還缺少有紀律性的青壯勞工。
自從張衡決定著手修建道路,并開始平整場地以籌建工廠以來,他便對迦樓菩提寺中的青壯和尚垂涎三尺。
盡管這些和尚并不會漢語,但他們那強壯的體魄,出色的身體素質著實令人艷羨不已。與那些皮膚黝黑、身材瘦的達羅毗荼人相比,這些和尚只需經過稍稍的訓練,便能成為更為得力的勞動力,這些和尚還吃肉,更讓身上呈現健子肉,一看就是孔武有力干活的優秀勞力。
因此,張衡一直在尋覓一個合適的借口,好將寺廟里的所有僧人統統抓去工地勞作,正愁找不到繞開法顯高僧的借口。
其實,倒也并非一定要賣法顯這個面子。要知道,法顯乃是南朝的和尚,而如今在大秦境內,只有道教和明尊教能夠在較的范圍內進行傳教活動,至于佛教,則根本未能成功進入北方地區開展傳教事業。
之所以會給法顯幾分薄面,僅僅只是因為他同為漢人罷了。倘若法顯當真如同自己所的那樣,是那些所謂的“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一般,恐怕早就被韓禮的隊伍強行拉走去充當炮灰了。
而今,恰好處在吳道子之事的節骨眼上,對于張衡而言,這不啻為一個絕佳的契機。他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名正言順地,將這些身強體壯的和尚抓捕到工地上,然后再讓城衛軍揮舞起手中的皮鞭,好好地教教這些和尚究竟何為真正的出家人!
張衡之所以會對迦樓菩提寺抱有如此巨大的意見,其緣由還得從城衛軍隊長寧摩揭那里起。
據寧摩揭所言,這座迦樓菩提寺規模極其龐大,令人咋舌不已!它不僅占地面積廣闊,而且在廣袤的農村地區居然還設有眾多分支寺廟。
單是寺中的僧眾數量便已多達六七萬人之巨,更有三萬余的女比丘尼,也就是女和尚,女修行者,為了表明俢行者身份,也將腦袋剃了光頭,意為削去三千煩惱絲。將兩者相加,總人數竟然超過了十萬之數!
這些男僧人整日無所事事,除了埋頭念經禮佛之外,就是錘煉身體修習武技,幾乎從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而整個佛寺日常所需的開銷費用,則完全依賴于周邊村落中,樸實善良的平民百姓來供給。時至今日,這種狀況依然未曾改變絲毫。
然而,這卻與張衡所要推進之事產生了極為嚴重的沖突。眾所周知,大秦正處于備戰狀態,急需向廣大平民征收糧食和稅款以充實軍需儲備。
但如今這些平民們在農村,既要供養著規模宏大的迦樓菩提寺,又要供奉婆羅門教那莊嚴肅穆的神廟,甚至連其他一些稀奇古怪、名不見經傳的所謂“草頭神”也要一并供奉起來。
如此這般計算下來,即便竺這片土地堪稱肥沃豐饒,但辛勤勞作的種地平民們,也是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負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