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閑和他所統領的強大西部軍團,此刻正被困在恒羅斯土城,前那片滿是沙石的陡峭山坡之上。
他們的身后,便是那座歷史悠久的恒羅斯小城。這座小城最初由康居人建立,城里都是些沙土夯成的土坯房,其目的僅僅只是作為一個,用于交易各類物資的小小土城罷了。
此前,范閑收到了來自前方托卡曼尼城中,守將秦瀾發出的緊急求援信。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他當機立斷,率領著麾下整整五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大秦馬步騎兵,以及另外五萬歸附于大秦的東突厥仆從軍,心急如焚地朝著托卡曼尼城疾馳而去,試圖解救陷入困境之中的秦瀾及其守軍。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就在距離托卡曼尼城尚有二百余里之遙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了這支匆忙趕路的軍隊頭上。
只見一群數量眾多、氣勢洶洶的波斯帝國騎兵,如同鬼魅一般從山坡上那些隱秘之處驟然沖殺而出!
原來,這片山坡之上地勢復雜,四處布滿了縱橫交錯的溝壑。而負責警戒的騎兵哨兵,因為對這里的地形并不熟悉,再加上他們將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寬闊平坦的大路之上,從而給了這群狡猾的波斯薩瓦蘭騎兵可乘之機,成功地避開了大秦軍隊的哨探。
更為糟糕的是,西域軍團中的主要戰力——龍槍騎兵部隊,之前已經被秦瀾帶走,支援托卡曼尼城的防守作戰了。
如今留在范閑身邊的,大多是以步兵為主,雖然這些步兵也都會騎馬,但畢竟在馬上廝殺的能力,遠遠不及專業的騎兵。如此一來,與波斯薩瓦蘭騎兵正面交鋒的重任,便落到了那些剛剛歸順大秦不久的東突厥騎兵身上。
而此時的波斯薩瓦蘭騎兵,則占據著絕對的地理優勢。他們居高臨下地俯瞰著,處于低谷平原地帶的西域軍團,猶如餓狼撲食一般,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了猛烈的突襲。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范閑所部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反應,甚至連大秦軍中威力巨大的炮兵,都還沒來得及組織起像樣的反擊,就已經被卷入了這場血腥殘酷的戰斗當中。
此時,東突厥騎兵正以無畏的勇氣和必死的決心,與數倍于己的波斯薩瓦蘭騎兵展開殊死搏斗!
他們身處戰場中央,面對著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的三十多萬波斯鐵騎,那場面可謂驚心動魄,令人膽寒。
而范閑所率領的十萬增援大軍,其中三萬是裝備精良的遂發槍兵,另外三萬則是勇猛善戰的東突厥騎兵,剩余四萬乃是從各地精心挑選而出的仆從勞工。
然而,這區區七萬之眾又如何能夠與,多達三十余萬的波斯騎兵正面交鋒呢?
即便是三萬東突厥騎兵驍勇異常,但在人數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他們縱有通天徹地之能,恐怕也難以戰勝十倍于己的敵人啊!
更為棘手的問題在于,那三萬遂發槍兵此刻正忙于押送,大量的戰略物資以及眾多的仆從軍勞工,導致士兵們無法迅速集結,并排列成緊密有序的戰斗陣勢。
正因如此,這些原本能夠在戰場上制造出密集槍林彈雨的精銳部隊,此時此刻卻完全無法施展出,其應有的強大威力來。
面對眼前這萬分危急的局勢,范閑當機立斷,果斷下達了一道命令:讓所有炮兵立即行動起來,將隨軍攜帶的三十門虎蹲炮以及十門臼炮統統集中起來,并堆積在一起。
緊接著,他下令在這些火炮之中添加大量的黃色炸藥,然后使用專門的擊發藥包將其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