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秦最新研發出的秘密武器“一窩蜂”,首次展現其令人震撼的威力之時,人群中的他以超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這一強大殺器的正確運用之法。
經過一番仔細觀察和思考,他驚異地發現,盡管“一窩蜂”擁有著極為廣闊的攻擊范圍,但它的飛行距離卻存在一定局限性——僅僅比傳統火炮多出兩倍有余而已。
如此看來,這種新型武器似乎還有,極大的改良空間等待他去挖掘。
就在這時,一個絕妙的創意如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倘若能夠為這些細長渾圓的飛彈,裝上一對可以伸縮自如的小翅膀,那么它們在脫離彈巢之后,豈不是就能如同輕盈的飛艇一般在空中高速移動?
要知道,當年梭形飛艇正是因為添加了翅膀,并外掛了電機螺旋槳等裝置,才使得原本依靠氫氣提供動力的飛艇,得以輕松實現日行千里的壯舉!
正當這個靈感在他心頭涌現的瞬間,從彈巢中呼嘯而出的飛彈已經抵達了,二十余里之外一處地勢較為平緩的山坡上空。
伴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那些飛彈猶如一顆顆,巨大無比的絢麗煙花,在波斯人的頭頂上方轟然炸開!
每一枚彈頭的戰斗部都裝填了將近一千枚細小而堅硬的鋼珠,同時還在核心位置精心放置了,足足500克的烈性黃色炸藥。
此外,為了確保飛彈在飛行過程中的穩定性與精準度,設計者們特意在彈頭兩側巧妙地設置了進風口。
在飛出彈巢時就開始高速轉動準備引爆,飛行5秒后就開始引爆黃色炸藥,等范閑聽到比爆竹聲大無數倍的轟鳴聲。
就在那一瞬間,眾人目睹了眼前驚心動魄的一幕:只見前方之人策馬奔騰,如狂風驟雨般疾馳而過。戰場上,血肉橫飛,慘不忍睹,仿佛置身于一片血腥的地獄之中。與此同時,大量的黃沙被卷起,遮天蔽日,讓人幾乎無法看清眼前的景象。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大秦一方的炮兵果斷地發射了,三組威力驚人的“一窩蜂”火箭。每組“一窩蜂”都包含著足足二十枚飛彈,每一枚飛彈內更是裝填了多達八百顆的鋼珠!
如此一來,僅僅一組“一窩蜂”便擁有一萬六千顆鋼珠,而三組加起來則高達四萬八千顆之巨!這些鋼珠猶如密集的雨點一般,鋪天蓋地地朝著對面的波斯人營地傾瀉而去。
然而,波斯人的營地分布得極為廣泛。整整三十多萬大軍被劃分為十幾個小型營地,彼此之間相隔甚遠。
盡管波斯人在行軍布陣方面或許并不擅長,但作為久經沙場的老手,他們憑借多年積累下來的戰爭經驗,成功地挽救了自己一命。
他們巧妙地將營地布置成,宛如大海中層層疊起的波浪形狀,這種獨特的布局不僅使得各個營地相對分散,降低了受到集中打擊的風險,而且還便于在關鍵時刻迅速集中兵力,形成強大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