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爾喀什城已經度過了整整三天時光,范閑每日都沉浸在秦桑熱情周到的款待之中。
餐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但其中最讓范閑欲罷不能的當屬那,香噴噴的烤綿羊和烤鴨子。
這種綿羊可是來自于光明城精心培育的長毛羊品種。它們身上的羊毛長得又密又長,每年竟然能夠被剪下羊毛多達四次,還是苜蓿草原喂養出來的肥羊!
而且,這些剪下的長羊毛質地柔軟光滑,是制作頂級毛呢布料的絕佳原材料。至于羊肉嘛,無論是用來熬成鮮美的濃湯,還是放在火上慢慢烤制,其獨特的風味都會讓人垂涎欲滴,光是滋滋冒油的肥羊,就能增長食欲。
尤其是經過精心處理后的羊肉,肉質肥美卻毫無油膩之感,咬上一口,鮮嫩多汁,堪稱人間至味。
而那些烤肥鴨,則是巴爾喀什湖獨有的特產,今年年初剛剛占領巴爾喀什湖的時候,為了解決駐軍的食物短缺問題,特地從光明城運送來了一批鴨苗和雞苗。
然而,由于當地歸化秦人對于這些,外來的家禽不太習慣,于是便將這些鴨苗和雞苗隨意地,丟棄在了喀爾巴什湖中。誰能料到,到了九月初的時候,巴爾喀什湖周邊的廣袤地區,突然爆發了一場百年難遇的嚴重蝗災。
一時間,漫天飛舞的蝗蟲遮天蔽日,仿佛末日降臨一般。更糟糕的是,一些心懷叵測的胡人部落,趁機四處散播謠言,宣稱這場蝗災乃是上天對大秦帝國,以及入侵此地的歸化秦人的嚴厲懲罰。
面對如此洶涌澎湃的蝗災,就連一不懼生死的歸化秦人,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群,也不禁感到惶恐不安起來。
直到繁殖到十萬多只的雞、鴨大軍岀動,在廣袤無垠的巴爾喀什大草原上,漫山遍野都是成群結隊的雞、鴨群。它們歡快地奔跑著,將那鋪天蓋地的蝗蟲群,視為難得一遇的美味佳肴,毫不留情地大快朵頤起來,這才讓牧人安心放牧。
原本按照正常劇情發展,這些蝗蟲將會肆無忌憚地吃光啃盡,整個巴爾喀什大草原的青草,但如今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覆滅。
由于雞、鴨群的瘋狂捕食,蝗蟲群根本來不及,繁殖出更為龐大的蝗蟲軍團,便在巴爾喀什這片土地上全軍覆沒,化為雞鴨群口中的食物,最終肥了大草原的青草。
僅有為數不多的,一小部分蝗蟲僥幸逃脫,搖搖晃晃地向著西域內陸飛去。然而等待它們的命運并沒有改變,西域的雞、鴨群同樣對送上門來的美食垂涎欲滴,很快便將這些漏網之魚也吞入腹中,最終轉化成糞便。
經過與蝗蟲大軍一場激烈的“戰斗”之后,雞、鴨群不僅吃得飽飽的,一個個長得又肥又壯,而且就連草原上那些隱藏極深的蝗蟲卵,也未能幸免被雞群敏銳地發現,并啄食得干干凈凈。
就這樣,剛開始肆虐的蝗蟲危機,在雞、鴨群強大的胃口面前土崩瓦解,最后化為肥料。
眼看著數十萬只雞、鴨群,因為享用了大量蝗蟲而變得膘肥體壯,當地的高級農民不禁陷入沉思:繼續使用寶貴的糧食來喂養這么多雞鴨群,實在有些得不償失,畢竟眼下雞鴨數量眾多,如果不及時處理,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甚至會出現掉肉的現象,雞鴨廋了更是損失,只能趁著雞鴨肥壯之時,盡快宰殺制成食物。
于是大家商議后決定,保留一部分身體強健的雞鴨作為種禽進行飼養,而其余多余的則全部宰殺,所有人都被漫天飛舞的蝗災嚇壞了,種雞種鴨就是日后對付蝗災的殺手锏。
這些宰殺后的雞鴨可以制作成各種食品,比如罐頭、鳳雞爪、心、肝、脖子、臘鴨、鴨頭等等,一點都不能浪費了。這樣一來,既能迅速將這些肥美雞鴨變現,增加收入,同時也為后續應對可能再次爆發的蝗災做好準備。
畢竟,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利用留存下來的種禽,快速繁殖出新一批雞鴨大軍,投入到滅蝗戰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