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農民不僅學會了基本的讀寫能力,更是驚喜地發現,如果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或投稿,不但能夠獲得極高的聲譽和他人的敬重,而且還有頗為豐厚的稿酬作為回報。
如此一來,利益驅動之下,人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事物,清貴的職業撰稿人。
通過報紙這個媒介,越來越多的南梁人了解到大秦國內獨特的統治方式,無論是工人、農民還是商人,都擁有監督和檢舉當地官員的權利;也有與之對應的義務,而對于更高層級的官員,則設有專門的御史臺負責監察。
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統治模式,高度的參與互動方式,一開始令南梁民眾感到難以置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類似的信息反復傳播,他們的態度也逐漸從堅決不信轉變為將信將疑,也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終于,當南梁地方官員和豪門世家,再度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之時,長久以來積壓在人們心中的不滿情緒,如同火山一般噴涌而出。
此時,那些已經知曉大秦統治方式的南梁平民,不再選擇沉默忍受,而是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筆,借助報紙這一平臺,揭露地方官員和豪門的惡行,呼吁公正和平等。
一場關于公平、正義與權力的較量就此拉開帷幕……!
他們身單力薄,而且并非秦國人士,在這強大的大秦帝國之中,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助。無奈之下,他們唯有選擇借助大秦報紙這個平臺,來傾吐心中的苦楚和哀怨。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秦的工廠和商鋪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與之相伴的大秦報紙也得以廣泛傳播開來。
那些身處工廠中的工人們所撰寫的報紙內容,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至各個角落。其中,最先引發眾人關注的便是南梁工人,那令人心碎的悲慘遭遇。
或許起初,南梁工廠里的工人們僅僅是把自身的不幸,當作一部紀實小說來書寫,試圖通過獲得些許稿酬以增添微薄的收入,與此同時也能夠抒發內心積壓已久的苦痛。
畢竟,此類稿件往往能夠吸引更多讀者,從而提高報紙的閱讀量不斷攀升,進而為投稿人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
當然,這些文章未必完全源自投稿人的親身經歷,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投稿人都堪稱是,這段苦難經歷的親眼見證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文風直白且充滿親切的代入感文稿,在南梁當地并未激起太大的波瀾,反應可謂平淡無奇。
可當它們流傳到北方之后,卻猶如巨石入水,瞬間掀起了一場驚天駭浪。大秦的工會組織得知此事后,毫不猶豫地直接介入其中,并向大秦官府施加壓力,要求其采取行動改善南梁工人的艱難處境。
盡管大秦官府對于南梁之事多少有所耳聞,并且對那里工人的困苦境遇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出于種種考慮,他們并不愿過多地插手干涉這件麻煩事。
可現在工會做為大秦有數的大組織,也出來為工人討公道,這就讓大秦官府不得不處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