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喧囂的南梁皇朝里,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大秦工業園區。
這座工廠中的工人們日夜辛勤勞作,但他們所面臨的卻是微薄的薪水、惡劣的工作環境以及長時間的高強度勞動,工廠環境雖然很差,但是與南方相比,卻要強上許多,因為他們真的能拿到工錢。
然而,工人們并沒有選擇默默忍受這種不公待遇,其中一些勇敢的工人成為了投稿人,將自己的遭遇與苦衷傾訴于報紙之上。
起初,這些訴苦文章并未引起太多關注和共鳴。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留意到,這些來自工人階層的聲音。
他們被投稿人的真實經歷所觸動,心中涌起深深的同情。于是,這份原本并不起眼的報紙銷量節節攀升,一時之間風靡全國。
而隨著報紙銷量的不斷增長,一批專門以報道此類,不公平事件為生的投稿人應運而生。他們憑借著出色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挖掘每一個事件背后的真相,并以極其寫實的手法將其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些報道不僅生動地描繪了工人們遭受的苦難,更是讓讀者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有種物傷其類其鳴也悲的共鳴感。
因此,這些投稿人的作品具有極高的代入感和煽情力,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很快,輿論的矛頭便指向了工會組織。人們紛紛指責工會未能有效維護工人權益,任由豪門世家剝削壓迫勞動者。面對洶涌澎湃的輿論壓力,工會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職能,放下地域、民族等偏見,開始重視工人階層。
畢竟,無論秦人還是漢人,只要是受到欺壓的工人,都應該得到公平對待。
就在此時,強大的大秦蓋世太保介入了此事。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國家之間幾乎不存在所謂的“越境”概念。
更何況大秦國力強盛,其影響力早已滲透至各個角落,報紙上經常宣揚大秦又在開疆拓土,威加海內橫掃四方方的新聞,可就是少了感同身受的自豪感。
報紙上經常贊揚工人、農民、商人、軍人,宣揚是他們的支持,才讓大秦能夠開疆拓土,報紙上還刊登了簡化地圖作為對比,用以刺激漢人對國家的熱情,對國家的認同。
這種做法既有好處,也處缺點,好處是彌合了南、北漢人之間,因為五胡亂華而造成的裂縫,缺點就是滋生壯大了輿論的力量。
南梁朝廷里的高官們雖然每日也會閱讀報紙,對于工人們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對豪門世家和江湖勢力的所作所為同樣深惡痛絕,但他們既缺乏反抗的勇氣,亦無足夠實力與之抗衡,何況是龐然巨物的門閥,總是盯著南梁朝廷。
無奈之下,只好對蓋世太保的行動采取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南梁皇族惹不起大秦帝國,只要大秦帝國不滅了他們,他們就燒高香了。
他們常常翻閱著大秦的報紙,上面赫然刊載著大秦西域軍團,在遙遠的西域戰場上屢建奇功、縱橫馳騁的消息。
每當看到這些令人震撼的戰報時,他們的心中都會涌起一陣深深的恐懼——大秦軍隊如此強大,若是哪天惹惱了這個龐然大物,說不定連他們所在的南梁也會慘遭覆滅!
面對蓋世太保來到自家地盤執法這種情況,南梁皇族選擇了視而不見,不僅裝作一無所知,甚至還暗中下令讓手下予以配合。
于是,那些平日里欺壓良善、作威作福的豪門世家,以及橫行無忌的江湖黑惡勢力紛紛落入法網。蓋世太保毫不留情地將這些人逮捕、處決,并押解至大秦境內,依據嚴苛的秦律對他們進行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