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懷抱著可愛的小女兒,手中牽著活潑好動的嗷嗚,一同興高采烈地朝著門外走去。
每見到一個人,他都會面帶微笑地遞過去一枚沉甸甸的一兩重銀幣,一枚小巧精致的五厘重金幣,做為新年紅包,并送上恭賀新年的祝福之詞。
這數以萬計的金銀幣,可是由那些提前抵達托卡曼尼城的,內務府工匠精心鑄造而成的呢,無論其真實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拔尖的珍貴物品!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金銀幣并不能算是對于秦軍將士們的犒賞。真正令他們感到欣喜的,是即將發放到手的額外三個月工資軍餉。
實際上,這些金銀幣更多地被視作,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紀念幣,它們代表著無上的榮耀。
要知道,在廣袤的大秦帝國境內,一直以來所積極倡導廣泛,使用的貨幣乃是秦紙幣。
之所以能夠鑄造出如此之多重量達一兩的銀幣,原因在于今年在遙遠的東海瀛洲,竟然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儲量驚人的銀山礦。這座銀山礦的出現,使得大秦國內的白銀數量驟然增多。
曾經,在大秦帝國內部也曾傳出過要求恢復前朝,銅鐵五銖錢制度的聲音。但隨著電力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大秦逐漸意識到工業化進程,對于銅和金、銀等金屬材料,有著超乎想象的巨大需求,特別是電力的發現應用。
于是,那些已經深深品嘗到工業化,帶來的種種甜頭的大秦內閣大臣們,毫不猶豫地堅決主張,繼續大力推廣使用大秦紙幣的流通。
不過,即便如此,大秦的紙幣也并非可以,毫無節制地隨意印發。
只有當擁有足夠多的高價值貴金屬,作為紙幣的錨定物時,才能夠相應地發行同等數量的大秦紙幣,并確保其能夠與珍貴無比的黃金實現自由兌換。
從而讓大秦紙幣具有真正的價值,而不是一直靠大秦官府硬行推廣,現在強大的大秦帝國已然跨越了,以紙幣錨定食物作為紙幣發行基礎的創業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其價格持續下跌,并且由于糧食本身的價值相對較低,且難以長時間妥善保存,盡管它對于人們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民眾卻更為堅信貴金屬所具有的穩定價值。
曾經,大秦使用銅來制造火炮,但如今情況也發生了轉變。由于技術的進步以及戰爭需求的改變,銅被更多地用于制造子彈、炮彈等武器裝備。
然而,就在此時,一項驚人的發明——發電機問世了!
這一創新成果使得銅不僅在軍事領域大顯身手,還成為了制造電線和銅纜不可或缺的材料,因為這些產品對于迅速崛起的工業來說意義非凡。
如此一來,原本就面臨銅資源緊張的大秦帝國,此刻對銅和銀等金屬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幸運的是,經過艱苦的勘探工作,大秦工匠終于在遙遠的吐火羅等地,找到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露天銅礦。
可惜的是,吐火羅距離大秦本土路途遙遠,如果沒有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很難將那里的銅礦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就算是就地冶煉成銅錠,那也必須運回大秦內地,加工成成品才行。
因此,只有等到鐵路建成并通車之后,才能夠有效緩解大秦當前嚴重缺乏銅資源的困境。
除了吐火羅之外,天竺這個國家同樣擁有海量的銅資源。但令人遺憾的是,離石對于將天竺納入大秦版圖毫無興趣。一方面,秦皇對居住在天竺這片土地上的種族并無好感;另一方面,他對當地盛行的婆羅教也心生厭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