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種初步的信任感得以成功構建起來以后,接下來便可以著手招募部分野人進入工廠工作。
而隨著他們參與到實際的勞作之中,自然而然地就會接觸到了大漢文化的熏陶與影響。與此同時,逐步為他們樹立起一系列基本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如此一來,就能清晰地區分哪些野人是真心愿意接受漢化的蠻夷。
只要漢化進程順利開啟,那么憑借辛勤的勞動,這些野人就有可能開始積累屬于自己的財富。久而久之,當貧富差距在野人群體中顯現出來之時,手里有了獨特的秦紙幣,這就有了貿易的基礎。
那些堅決不愿意接受漢化的窮苦野人部落,漢人通常對其有所忌憚而不敢輕易去搶奪。然而,對于這些野人的窮兄弟們來說,他們相互之間搶掠卻毫無心理負擔。
一旦野人內部因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而爆發爭搶事件,秦軍便擁有了在境內剿匪的正當理由。
那些遭受搶劫的野人,非但不會覺得漢人是在故意欺壓他們,反倒會心甘情愿地充當為剿匪秦軍帶路的角色。在秦軍剿匪的進程之中,如果發現一些與土匪有著血海深仇的野人,便會將其吸納進入仆從軍隊伍當中。
要知道,在軍隊里面,野人們接受漢化的速度可謂相當之快。只要當地的野人能夠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戰斗力的軍隊,然后再派遣他們外出剿匪,那么這場剿匪之戰必將演變成不死不休的復仇之戰。
這其實是一個逐步升級、不斷加重砝碼的過程。在內地,由于秦軍數量眾多,尚且還能夠支撐起如此大規模的剿匪行動。
即便在相對偏遠的地區,依然沿用著這套策略。如今的大秦王朝,可以說是什么東西都短缺,但唯獨食物和各類貨物并不匱乏。尤其是在去年的時候,位于西伯利亞廣袤的大平原之上,所種植的土豆竟然收獲了高達四千萬噸!
如此龐大的土豆產量,以至于全體漢人就算天天以土豆為主食,也根本無法將其全部消耗殆盡。好在漢人吃貸里能人,他們研制出了粉條,還用土豆釀酒,經過一年才把多余的土豆消化掉。
要知道,這便是離石之所以敢推行以物易物這種方式的底氣所在啊!那些野人部落,雖說他們是以放牧牛羊為生的種族,但實際上,真正能夠每日都享用到美味牛羊肉的,僅僅只是部落中的貴族階層而已。
這情形與咱們漢人頗為相似,就如同那些辛勤耕種糧食的佃農們一般,即便是在豐收之年,也仍有可能面臨被餓死的悲慘命運。這里所涉及到的,并不僅僅只是糧食產量是否豐盛的問題,更為關鍵的在于自身的辛勤付出,究竟能否換來相應的回報,是分配問題。
說起這些游牧民族來呀,他們的日子可比咱漢人過得還要艱苦得多呢!對于普通的牧民而言,想要盡情地飽食一頓牛羊肉,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相較于依賴老天爺賞飯吃的漢人來說,這些游牧民族對大自然的依存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游牧民族每年都是一個生死的大坎,熬過年才有未來,熬不住就剩下一堆枯骨。
畢竟,牛羊也是擁有鮮活生命的動物呀,一旦牧人們稍有疏忽照料不當之處,這些牛羊便很容易死亡,各種病就是對牛羊最直接的威脅。
接下來就是每年的“白災““狼災”災,只有熬過冬天,才有資格談以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