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了南梁人的預料。大秦不僅沒有如他們所愿般陷入混亂,反而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頑強生命力,靠搶掠四周才湊夠糧食,讓大秦轉危為安。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大秦迅速做出應對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困境并實現了原地復活。而且,更為可怕的是,大秦不但沒有停止暴兵的步伐,相反還進一步加大了擴張力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秦的人口數量急劇增長,很快便突破了千萬人口大關。
而這新增的一千萬人口也并未閑置浪費,而是通過合理有效的規劃和分配,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原來的工、農、兵、商四大體系當中。
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大秦國內能夠身著軍服、即刻投身戰場的軍人數量,已然飆升至恐怖的九百萬之眾!至于剩余的那一百多萬人口,則全部成為了各級管理階層中的一員,負責統籌協調各項事務,確保整個層級國家機器能夠高效運轉。
這些情報在大秦帝國各大主流報紙上均有刊載,乃是完全公開的信息。若有人心存疑慮,但凡身為漢人者,皆能夠去核實查證。然而,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想要完成這樣的調查或許并非易事,但對于南梁皇帝來說,以其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和資源,要查證此事簡直易如反掌。
可是,當南梁皇帝真的著手去查證之后,得到的結果卻令他險些絕望得在自家祖廟里自刎身亡!
因為事實真相實在是太過驚人,遠遠超出了他原本的預期。
其實,在最初得知這些情況的時候,南梁皇帝也曾動過向大秦投誠的念頭,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他最終還是選擇佯裝不知、裝死應對,滿心期盼著大秦會自行內部爆發問題,而走向衰敗,還有就是世家門閥的掣肘,讓南梁無法統一行動對抗大秦。
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大秦內務府大張旗鼓地,跑到南梁的地界上來開辦學校、開設工廠時,南梁皇帝選擇了隱忍不發,佯裝視而不見的原因。
他眼睜睜地看著大秦內務府在自己的領土之上大肆招兵買馬、培訓工人,而始終未采取任何實質性的阻止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內務府招募并培訓的工人數目突破二百萬之巨時,南梁皇帝蕭衍再也無法坐視不管了。他開始整夜整夜地難以入眠,焦慮萬分,整夜整夜的薅頭發,現在他的頭發已經不梳發髻了。
終于,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甚至連投降書都已經寫好,并且暗中聯絡好了相關人員,只待合適的時機便將降表呈上,徹底歸順大秦。
但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皇竟然突然離開王城,前往邊境地區進行巡視工作。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據各大報紙的報道,秦皇此次出行的目的地居然是遙遠的天竺!
不僅如此,還有消息稱秦皇已有子嗣,也就是說大秦已然擁有了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唯一可喜的是,秦皇居然立女兒為儲君。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南梁皇帝蕭衍的心頭上,使得他瞬間陷入了深深的絕望與崩潰之中。
可這時又傳來內務府,要在邊疆原材料產地要建廠,還要將工人遷移到新工廠去,這可是二百多萬人,加上依靠工人工資養活的人口,最少又是二百多萬,甚至更多。
蕭衍承認秦人的漢人身份,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秦皇的所有工業化知識,作為純正漢人的蕭衍,可以無縫銜接,如果拋開見識不談,他完全可以學會其中的知識。
這就說明了大秦的所謂工業化知識,是一脈相承的知識體系,是華夏文明的嫡系傳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