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關于大秦皇帝窮兵黷武的謠言。
然而,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一定的根據。
畢竟,在這個世上,沒有人會是真正的傻瓜,尤其是那些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讀書人,更是人中龍鳳,最起碼不是笨蛋。即便是在工業化知識方面稍遜于大秦的南梁,其民眾同樣也是由儒家文化所熏陶出的精英人士組成。
盡管他們可能在某些見識方面略有不足,但論起心眼和耍弄陰謀詭計,恐怕能把離石甩出好幾條街去,這就是文化底蘊熏陶的好處。
如今,大秦國內早已對外宣稱完成了大一統,并將此記錄在了史書中。但令人詫異的是,南梁卻依然屹立不倒。這一現象似乎難以解釋得通。
不過,大秦朝廷不僅將國家的發展方向、相關政策以及各級官員的名單等重要信息,通過報紙公之于眾,而且還宣告實行官員任期制度處,所有種種都是開天辟地頭一回,也讓天下人有很強的參與感。
如果說這樣做仍不足以讓南梁的精英們洞悉秦皇的意圖,那么接下來的舉措則更為明顯。秦皇的內務府竟然在全國各地大肆興建工廠,并且不惜耗費舉國之力大力培養工人,對國家的管控也達到了曠古未有的程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工人的培訓標準,幾乎可以與大秦軍人相媲美。如此一來,可以想見,一旦大秦面臨兵員短缺的情況,這些訓練有素的工人只需換上軍服,便能迅速補充到軍隊之中,成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配發遂發槍,立馬就可以變成了帝國軍人,硬說舉國皆兵也說的通,大秦帝國可以隨時隨地的暴兵。
在大秦帝國,所有子民被清晰地劃分為工、農、兵、商四個不同的行業群體,每個行業都幾乎按照嚴格的工人標準來進行培訓,工人又再細分,建筑工人、修路工人,各種工廠的工人,而這些工人更是以軍人的高標準接受著訓練和錘煉。
如此一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整個大秦簡直就是一個舉國皆兵的強大帝國!
那么,當我們探討這個謠言論斷的時候,又怎么會存在疑問呢?
當年,南梁皇帝面對大秦之時,為何表現得如同一只畏縮不前的死狗一般呢?
究其原因,無非是南梁精英敏銳地洞察到了,大秦正在瘋狂地擴充兵力。要知道,早在大秦僅有區區二百萬人口的時候,其國內就已經擁有了多達一百萬能夠隨時應征入伍、成為英勇戰士的秦人。
這樣龐大且高效的軍事動員能力,無疑讓周邊各國都為之側目,這湊超來的軍隊,可不是沒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
后來,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從天而降,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心懷叵測的南梁統治者見狀,妄圖趁機摧毀大秦那看似堅不可摧的暴兵模式。
于是,他們竟然喪心病狂地驅趕了,整整六百萬災民涌入大秦境內,試圖以此引發社會動蕩,從而讓大秦不堪重負,最終走向崩潰瓦解。
畢竟,根據過往歷朝歷代的經驗來看,面對如此洶涌的難民潮沖擊,任何國家恐怕都會難以承受,只能在重壓之下原地自爆,不是激起民變,就是削弱自身力量,畢竟天上不會憑空掉糧食。
如此一來,南梁便可輕而易舉地實現北方地區的統一大業,并將大秦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