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緊接著,令人頭疼的事情就來了——大梁軍隊根本無法尋覓到這些野猴子的蹤跡。而大梁的大軍置身于這片神秘莫測的密林當中,不是不慎感染上可怕的瘴氣病,就是面臨著嚴重缺乏食物和藥物補給的困境。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搞的大軍不得不撤退。
可是王師一旦撤退,那些躲起來的野猴子,又突然冒出來,還把王師殺個大敗,甚至全軍覆沒也是有的,這就是歷朝歷代的王師,在中南半島打下沿海地區,卻從沒進攻中南半島內陸,還不是因為那里瘴氣橫行,王師在那里根本施展不開。
攻打叢林里的野猴子代價太大,也只有秦朝這個愣頭青,肯干這種亡國的事情。
前秦不就是遠征交趾,最后卻因勞民傷財,六十萬精銳秦軍鎮守交趾,卻落得國內烽煙四起,秦朝南軍卻沒有回國救駕,直到秦朝滅亡南軍也沒有回國救秦二世。
現在大秦又面臨這種情況,只要煽起民怨沸騰,完全可以把大秦精銳,吸引了到中南半島上,以秦皇目空一切的乖張性格,定能掀起狂潮,就算淹不死大秦,也能讓大秦元氣大傷,大梁就可以趁機喘口氣。
幸虧如今有了報紙這樣便捷的信息傳播媒介,曾經他對報紙這種東西嗤之以鼻,認為其毫無價值可言。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了。
報紙上所刊載的有關大秦強國富民的種種策略和方法,猶如一道道明亮的光芒,照亮了他心中渴望成就一番偉大事業的道路。
于是,他以一種批判性學習的審慎態度,如饑似渴地研讀著那些關于大秦治國理政的精妙手段。每一條政策、每一項措施都被他反復咀嚼、深思熟慮,試圖從中汲取智慧的養分,并將其融入到自己對于治理大梁皇朝的構想之中。
蕭衍深信,只要老天爺能夠賜予他足夠的時間去踐行這些所學所思,那么他一定能夠締造出屬于自己的豐功偉績,讓大梁皇朝煥發出如同大秦帝國一般的輝煌光彩!
畢竟大家同為皇帝,他自覺比那荒淫無道的秦皇要優秀得多。雖說大秦帝國強盛一時,但國內卻是權臣當道,皇權已然旁落。
此時此刻,只需在輿論方面稍加推波助瀾,添上一把熊熊烈火,便能逼迫秦皇不得不與那幫權臣徹底決裂。
而眼下,秦軍的主力部隊正深陷于中南半島的戰事泥沼之中難以自拔。倘若大秦國內再度爆發內亂,那么中南半島的秦軍恐怕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萬一軍中再出現一個類似趙陀那樣擁兵自重的人物,大秦必將自顧不暇。如此一來,大梁豈不是又迎來了一線生機?
開疆拓土或許并非大梁之所長,但邯鄲學步總還是能夠做到的吧?
更何況,他蕭衍本就是那天縱英才般的人物,又豈能甘心久居人下呢?
想到此處,前段時間的頹廢沮喪一掃而空,一種當初篡位當皇帝的豪情頓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