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建廠離不開水源,大秦的工廠恰好坐落在水源邊上,而那南梁的造紙廠又偏偏需要大量用水。
如此一來,大秦便可以拿“污染共用水源”這個由頭,去找南梁官府的麻煩!畢竟水源大家都在用,南梁沒有治理污染水的想法,可大秦卻不愿意飲用被污染過的水源,大秦還在宣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以此消彌南北的埋怨。
不僅如此,大秦還在各大報紙上大做文章,給南梁門閥扣上一頂“污染水源、威脅公共安全”的大帽子,強烈要求他們把造紙廠搬遷至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這樣一來,南梁世家門閥的造紙成本必然會大幅上漲。
這些個南梁世家所開辦的各類工廠啊,事事都學著大秦的模式來經營。更過分的是,他們竟然不惜開出高額工資,從大秦的工廠里大肆挖墻角,挖走目光短淺的工人技師。
本來嘛,南梁世家門閥掙了大秦的大量紙幣,到頭來還是得購買大秦生產出來的商品,所以起初這倒也沒什么大礙。
但是,如今他們竟妄圖在大秦最為拿手的領域中將大秦擊敗,這簡直就是欺人太甚,絕對無法容忍,大秦官員并不知道,大秦的工業化進程,是體系性的工業化,不是誰都可以學習的!
最起碼門閥需要系統性的培養一大批基礎性人才,而不是擁有大量部曲、奴仆,把知識壟斷在自己手里,讓知識成為自己附庸風雅的玩意。
一旦讓他們將工廠遷入深山老林,雖說那兒并不缺少制造紙張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充足的水源,但試問又有哪個工人技師愿意,跑到那深山老林里去工作呢?過返祖的原始野人生活。
所以啊,南梁世家為了留住那些技術骨干,就不得不掏出比之前更為高昂的薪水來加以籠絡人心。如此這般操作,各種各樣的人工成本勢必會不斷攀升。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策略會逐漸發揮作用,最終逼得他們將所賺取的錢財,全部投入到造紙廠中。郭奎文對于這個計劃的解釋詳盡又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于是,大秦政事堂毫不猶豫地通過了相關立法,緊接著,大秦首相更是迅速以大秦帝國的名義,向天下公開宣布了此項律法。
然而,郭奎文所提出的這條計策并非能夠立竿見影,它更像是一種溫水煮青蛙、軟刀子割肉般的手段。要知道,南梁的那些造紙廠,對造紙產業可是極為重視的。大秦能想到的,門閥也能想到,門閥可不是沒有腦子的野蠻人。
但如今,南梁世家眾多的傳統產業遭受重創,比如那傳承了數千年之久的鹽鐵產業,在大秦強大的工業產品沖擊之下,價格一路暴跌,幾近淪為白菜價,以至于完全無利可圖,讓門閥失去了控制人口的利器。
現如今,平民百姓售賣食鹽時不僅需要搭配贈品,即便如此,依舊無人問津。甚至連大秦的鹽業部門都推出了“買十斤鹽贈送一個玻璃碗”這樣的促銷活動。
有一些販賣食鹽之人,購買食鹽壓根兒就不是為了食用,純粹就是奔著那個精美的玻璃碗而去。就這樣,僅僅憑借鹽和鐵這兩項生意,大秦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壟斷之勢。
而在最初的時候,鹽、鐵這兩大行業實際上一直,牢牢掌控在大秦內務府之秦手上的。
在內務府精心策劃和全力建設之下,鹽、鐵行業終于布局大功告成,形成壟斷局面,還將價格壓到最低!隨著時間的推移,源源不斷的財富如潮水般涌入大秦帝國的國庫之中。
而大秦最初發行的紙幣之所以能夠迅速得到推廣并且能廣泛流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得益于鹽鐵行業所提供的堅實支撐,讓紙幣在民間形成了實際購買力。
就在此時,報紙行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南梁世家眼見著鹽、鐵行業日益壯大、利潤豐厚,便心生嫉妒之意,可現實卻是搶又搶不贏,打又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