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部在向北方的實業家發出嚴厲警告之后,一場轟轟烈烈的平價促銷浪潮正式拉開帷幕。
這場平價浪潮來勢洶洶,降價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幾乎將價格打壓到了極限。如果在這種平價浪潮下仍執意繼續降價,那么廠家必然面臨虧損的風險。而且,一旦持續時間超過十天,那些對商業部規劃和命令置若罔聞的實業家,將會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困境。
要知道,對于銷售商而言,他們根本不在乎是否實現工業化生產,他們唯一關注的只有手里商品的銷量,自己的銷售利潤,廠家的生死存亡他們才不會在乎。
在之前的降價浪潮中有一部分銷售商,其實是由世家“分家析產”后的本家人所經營的產業。在那種情況下,彼此之間尚能夠憑借著親情關系,相互幫扶支持一把。
然而,此次平價促銷浪潮的襲卷下,銷售商卻不敢完全顧念世家利益,舍棄低價商品反而去售賣高價商品,商家自古以來都是低買高賣囤積居奇,可不是為了做善事,新出現的實業家,完全是一種新的經營方式,與舊的商人是兩回事情。
北方世家蛻變成實業家,卻想不服從大秦帝國的命令,可大秦掌握了最終武力,還掌控著工業化的關鍵技術,建立了初步的產業體系,在發現蛻變的實業家,居然想擺脫大秦帝國的控制,大秦商部可不能讓蛻變的實業家,為了目光短淺的私利,而影響大秦工業化進程的整體布局,只能命令大秦國營廠家敝開生產物資,然后平價賣出,盡可能的降,用價格將利潤空間統統擠壓掉,讓利給支持大秦帝國的天下人,反正是肉爛在鍋里,藏富于民讓天下人率先感受到大秦工業化的好處。
那些曾經對商業部心存疑慮、不肯聽從大秦帝國統一指揮的實業家們,最終在殘酷的降價競爭中只能黯然淘汰出局,被無情地清退出工業化的競技市場。
而那些緊跟商業部步伐、順勢而為的實業家,則趁機迅速擴張,通過吞并那些退出市場的落伍者,實力得以大幅提升。短短時間內,他們的實力連上數個臺階,已經具備了獨擋一面的能力。
與此同時,這批新興崛起的實業家也成為了采購新技術、新機器的主力軍,引領著整個行業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成功地避開了內務府名下的工廠擠壓之后,工業化進程得以依靠自身力量獨立向前推進,迭代速度越來越快。
緊接著,第二波力度驚人的“買一送一”促銷浪潮,竟然是由北方的眾多實業家們主動發起的,他們學習能力非常快,很快學會了這種不見血的激烈競爭,更是癡迷上了這種翻倍擴張的家業積累方式。
原來,這些精明的商人在經歷過第一波平價浪潮后,已經深深嘗到了其中的甜頭。
經過一番摸索與嘗試,他們驚喜地發現:只要緊緊跟隨內務府名下的工廠步伐,將自家原有的機器設備更新換代成與之同等數量、同等規格型號的先進裝備,那么便能夠輕而易舉地制造出品質和產量都毫不遜色的產品來。
更讓人振奮的是,就連素來以嚴苛著稱、專門負責核驗軍用物資的大秦質檢部門,對于他們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贊譽有加,并毫不猶豫地給予蓋上代表著官方認證的紅印章。
要知道,這大秦質檢部門可是整個行業內響當當的權威機構啊,其所出具的檢驗報告,無疑就是對產品質量最有力的保障,簡直成為了“皮實耐用”的代名詞!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風起云涌的降價和平價浪潮當中,這些北方實業家們的利潤,非但沒有像人們預想中的那樣縮水減少,相反還借助薄利多銷的策略實現了大幅增長。
畢竟,銷量上去了,即使單個產品的利潤空間相對變小,但總體利潤卻依然十分龐大。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內務府在此番產業變革之中,并未選擇獨吞所有利益。
當他們完成了最初的示范標準制定工作之后,便果斷地將后續廣闊的發展空間拱手相讓,留待其他有實力的企業去進一步拓展和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