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南方的織布業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與大秦之間的差距已然變得微乎其微,差距只在產品數量上的少量差距。
此外,榨油原本就是南方的一項傳統優勢產業。那里的漢人大多都是自己榨取油脂以供自家使用。
在這場南、北實業的激烈競爭當中,即便北方的實業家們采取了“買一送一”等優惠促銷策略,最終雙方依然只是打成了平手,可以說是難分伯仲。
而位于南方地區的那些平民用戶呢,則對于這場突如其來且時間大幅提前的統一商業戰爭,表示出了熱烈的歡迎態度,因為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也沒有血流成河的慘烈,反倒是他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自己手中的紙幣越來越值錢,購買的商品越來越多。
他們內心深處甚至還隱隱期待著,南、北雙方的富豪能夠爭斗得愈發激烈些,如此一來,他們手中所擁有的紙幣便能擁有更高的價值,可以購買到更多的物品啦!
面對這一局勢,北方的實業家們最終實在無計可施,只得向內務府尋求幫助,懇請內務府出手相助,幫他們重新奪回失去的顏面、失去的商品市場。
畢竟在此時此刻,對于這些北方實業家而言,所謂的顏面可要遠比利潤來得更為重要啊!
其實呢,內務府對此早已有了精心的布局和謀劃。如今放眼整個大秦帝國,布匹行業已然不再屬于優勢產業范疇了。
這全都拜內務府的不懈努力所賜呀!經過長時間的運作,在大秦北方地區,幾乎每一個人至少都擁有三套以上的衣服,分別對應著夏季、秋季以及冬季這三個季節。
即便是南方的漢族平民,雖說在衣物數量方面尚未能達到北方那樣的水平,但平均下來每人擁有一件衣服還是不成問題的,改變了以前,一件衣服穿三代的窮困境地。
畢竟嘛,衣服只要有那么一身,日后便可以通過縫縫補補,繼續穿著好長一段時間呢。
然而,要說內務府最為強大的產業,那無疑當屬數量眾多的食物加工廠了。原因很簡單,唯有食物這種東西,人們才會天天都需要食用,天天都要消耗。哪怕偶爾少吃一頓飯,最多也就堅持個兩三天罷了,不可能今天吃了飯,明天就可以不吃。
況且,內務府旗下的這些食物加工廠,可不單單只是負責供應國內市場而已哦,它們同時還要肩負起為秦軍提供充足糧草補給的重任。
這些食物在馬車運輸時,還要消耗掉一多半,只有一小半才能運輸到天南地北,光這就足以說明一切。
食物才能無限制生產,不管生產多少食物,都可以消耗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