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梁的蕭衍得知候景叛亂的消息時,已經是五天之后了。而這一消息,竟然還是通過大秦驛館的情報系統通報才得知地。這充分說明了南梁在情報方面的滯后和疏漏。
最終,南梁蕭衍派出了十五萬禁衛軍去剿滅三萬侯景叛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十五萬禁衛軍不僅未能剿滅叛軍,反而被候景的三萬叛軍輕易地殲滅了,三萬叛軍殺了一萬投降了八萬,剩下的全跑了。
這場戰斗的結果,無疑是對南梁禁衛軍實力的一次沉重打擊,也讓天下人對南梁的軍事實力失望至極。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這一舉動不僅未能遏制叛軍的擴張,反而導致叛軍人數如滾雪球般迅速膨脹至四十萬人之多,而且還隱隱透露出進攻建康城的跡象。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蕭衍心急如焚,走投無路之際,他決定向大秦帝國求援。
就在此時,賈相卻突然決定前往福陵城巡視。這一決定讓蕭衍措手不及,因為他原本指望賈相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予援助。而當蕭衍向驛丞訴苦時,驛丞也無可奈何地表示,他官職低微,人微言輕,根本無法調動秦軍。
不過,驛丞倒是可以在武器裝備方面做主,可以繼續與南梁朝廷進行武器裝備交易。
然而,考慮到南梁目前的局勢,驛丞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用南華宮里的金銀銅器,禮器和典籍作為交易的硬通貨。這對于蕭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他即將面臨侯景四十萬叛軍的圍城,錢財或許還能設法籌集,但要在短時間內弄到足夠的武器和糧食,實在是難如登天。
在萬般無奈之下,蕭衍最終還是答應了大秦驛丞的要求。當他親眼看到貨運飛艇來來回回,幾乎將南華宮搬空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大秦官方對他的前景也并不看好。
盡管大秦官吏可以隨時乘坐飛艇逃生,但他作為南梁的皇帝,卻根本沒有這樣的選擇。他更不敢冒險乘坐大秦的飛艇逃生,因為一旦落入大秦手中,大秦帝國便算是完成了統一大業,當貫皇帝的蕭衍絕不能接受這種結局。
蕭衍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空蕩蕩的南華宮,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失落感。
他從未想過,所謂的“刮地三尺”竟然會如此徹底,連他最奢華的翠玉殿也未能幸免。貨運飛艇毫不留情地將宮殿拆解、打包,然后運走,只留下一片荒蕪和蕭衍無處可去的尷尬處境。
如今的蕭衍,感到前所未有的沒有安全感。他原本以為自己作為皇帝,至少還有一個安穩的居所,但現在連這個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
更糟糕的是,他因為強征世家門閥的豪宅并賞賜給寺廟,徹底得罪了這些權貴勢力。
建康城中,那些原本屬于世家門閥的豪華府邸,如今都已易主,成為了寺廟的產業。
而這四百余座有名氣的大型寺廟,不僅擁有著巨額財富,還收納了多達三十多萬的僧尼。這些僧尼們個個吃得紅光滿面,與那些滿臉菜色、瘦弱不堪的流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蕭衍用南華宮換來的大量裝備和食物,雖然暫時緩解了一些困境,但他深知,這些遠遠不夠。他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兵源。
然而,面對如此眾多的僧尼,他卻束手無策。這些僧尼生活富足,又有寺廟作為后盾,要想讓他們參軍,恐怕比登天還難。
而且,佃農作為門閥的私產,在蕭衍全盛時期,他都不敢輕易去招惹。如今局勢如此危急,他更是不敢有絲毫動作。
畢竟,門閥的勢力依然強大,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