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皇宮里最負盛名地金絲楠木蓋的翠玉宮,整棟建筑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話說那候景在煮了三個宦官之后,終于從一個謝郎將的口中,得知了蕭衍的藏身之處——城南靠西的甕城占城。
這個甕城占城可不簡單,它離東區極近,若是放火,恐怕會引來驛館的官兵,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強攻甕城更是不現實,畢竟這甕城就如同縮小版的建康城一般,而且還是大秦棱堡的樣式。這種棱堡,侯景自己在石磯堡就修了好幾個,其目的便是為了抵御南梁的強攻。
正因為如此,候景對這甕城的優缺點可謂是了如指掌。于是,他當機立斷,命令手下的叛軍將甕城團團圍住,企圖將蕭衍困死在甕城占城中。
不僅如此,他還讓手下的獸兵在占城周圍挖出一道深達二丈左右的深溝,以防有人通過地道逃脫。
做完這些之后,侯景便心安理得地住進了空蕩蕩的南華宮。不過,這座南華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候景索性就在翠玉宮的原址上搭建了一個大帳篷,權當自己住進了南梁蕭衍的皇宮。
然而,就在候景得意洋洋的時候,另一邊的賈宜生卻突然趕回了奉圣城。原來,五年一屆的首相換屆已經開始了,賈宜生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重要的時刻。
由于西方突然出現了一些至關重要的事情,需要秦皇親自坐鎮杜尚城來處理。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仆從軍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使得秦皇必須留在當地,以便能夠及時應對各種突出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秦皇不僅要處理匈奴人重新建國的相關事宜,還要確保他們能夠在里海西面站穩腳跟,成為大秦西面的一道穩固屏障。只有這樣,離石才能放心地返回大秦。
畢竟,秦皇和他的軍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開拓了這片疆域,如果他剛一離開,這片土地就落入敵手,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
而且,這還可能導致從今往后雙方陷入長期的拉鋸戰,這種局面對于大秦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如今秦皇雖遠在杜尚城,但借助電報這一先進技術,他仍能與政務堂的重要人物保持高效的信息交流。
電報的出現,使得大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極大地提高了政務處理的高效率。
然而,正是這一新興技術的應用,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輿論如洶涌的浪潮般席卷而來,矛頭直指賈宜生。民間有人指責他不顧百姓生命,對侯景獸軍屠殺王氏、謝氏兩家門閥的行為坐視不管。
盡管門閥在輿論場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在樸仁賬簿尚未提供確鑿證據之前,門閥勢力依然強大,而且門閥勢力仍然沒有衰落。
面對如此洶涌的輿論壓力,為了維護大一統漢民族主體族群的形象,賈宜生別無選擇,只能引咎辭職。
而遠在杜尚城的秦皇在收到電報后,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最終決定讓賈宜生返回草原光明城,在那里組建帝國法學院,開始授學教徒,避開輿論風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