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大秦帝國首相人選,離石提名工部輔相秦坊擔任第二屆大秦首相一職,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
政務堂的九位大佬以及賈相本人,都對離石的提議表示了高度的認可和贊同。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秦皇真正愿意將權力下放,將治理天下的重任交付給官僚階層,更表明了要想穩固相位,與輿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而輿論的形成又與天下人的評價緊密相連,與在民間的名聲密切相關,這種統治方式既蘊含著古代圣賢君主的教誨,又在繼承傳統習俗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同時還深刻反思了暴秦時期的經驗教訓。
通過這種方式,既突出了丞相的尊貴地位,又有效地弱化了丞相專權的可能性。無論如何,首相的權力在此時已經超越了古今任何時期的權臣。
在強調首相尊榮的同時,又巧妙地運用天下人的輿論來制約相權。一旦首相的風評和名聲不佳,便可能面臨被清算和追責的風險。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是否能夠得到秦皇的庇護,就成為了首相能否全身而退的關鍵所在。
離石的這一舉動,實際上是在向諸位國之棟梁展示內閣體系的運作模式。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保護著法家首相賈宜生,使其在權力舞臺上能夠更加穩健地前行,又能全身而退避免了法家死無全尸的魔咒。
在當前輿論浪潮洶涌的情況下,無論賈宜生在這場政治斗爭中最終是勝是敗,那些喜歡挑毛病的輿論總能從他身上找到一些所謂的“污點”,然后加以放大,最后還是會將矛頭指頭大秦與眾不同的官僚體系。
畢竟,法家作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政治派別,靶子實在太大、太顯眼了,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造謠生事,向來是那些世家門閥的傳統技能,別看現在只是指責抹黑賈相,可接下來門閥操控的報紙,絕對會將矛頭指向大秦官府,最終還會扯上大秦帝國的官僚體系,把大秦帝國形容成暴秦,而不會去管事實如何。
如今,秦皇在內閣換相之際,展現出了他的深謀遠慮和政治智慧。他先是任命墨家的秦坊接替首相之職,這一決策看似出人意料,實則蘊含深意。
與此同時,秦皇巧妙地安排賈宜生前往光明城辦學。這一舉動不僅能讓賈宜生遠離政治旋渦,避免他繼續成為門閥攻擊的目標,還能讓他在教育領域發揮才能,積攢人望。這樣的安排,無疑是對法家門徒的最大庇護。
如果門閥繼續揪住法家不放,那么賈宜生已經引咎辭職,這對于法家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和犧牲。而秦皇將賈相打發到漠北去辦學授徒,在世人眼中,這幾乎等同于流放千里。
如此一來,輿論若再將賈相曾在建康的經歷與王、謝二家門閥被滅聯系起來,并將責任歸咎于大秦帝國,那就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了。
畢竟,秦皇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賈宜生,將他調離權力中心,使其遠離是非之地。
若門閥仍然不依不饒,非要將賈相與王、謝二家門閥的覆滅扯在一起,那豈不是逼人太甚?
難道非要逼迫秦皇對自己的心腹重臣痛下殺手不成?
要知道,北方草原上的光明城,其城主正是賈宜生的兄長賈宜慶。而且,賈宜慶還有著“大秦內相”的美稱。
賈宜生若能前往光明城辦學,不僅可以避開輿論的追責壓力,還能夠教授和培養大批學子,這無疑是為他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竟,光明城可是大秦帝國的龍興之地,更是法家門徒聚集的老巢。在這里,賈宜生可以耐心等待上兩三屆,待時機成熟后,再卷土重來,重新登上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