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面帶微笑,耐心地等待通譯將他的話準確無誤地翻譯給東不敗。待通譯完成翻譯后,離石這才不緊不慢地對東不敗說道:“傳大理寺寺丞覲見。”
此時,大理寺寺丞早已恭候在殿外,聽秦皇到傳召,他趕忙整了整衣冠,然后快步走進大殿。守在殿門的大漢將軍見大理寺寺丞前來,便將殿門緩緩打開,放他進入大殿。
大理寺丞進入大殿后,徑直走到御階前,然后停下腳步。他雙手抱拳,躬身施禮,動作標準而規范。然而,他躬下腰后卻并未立刻挺直身體,而是靜靜地等待著離石的下一步指示。
過了一會兒,離石輕聲說道:“愛卿平身!”
大理寺丞聽到離石的話,這才直起腰來,朗聲道:“啟稟陛下,關于今日帝都當街互毆一事,微臣已按照大秦律法進行了處理,但事涉藩邦,需陛下審批后方可執行,微臣按秦律審判,所有參與當街互毆之人,皆罰二甲,并處以刑掃銜三日之刑,如無異議,陛下審批后立即執行,如異議,雙方可以依照訴訟程序,向提刑司進行反訴。
此次參與互毆的人員中,有吐蕃人六名,秦人一名。由于其中一方為吐蕃使臣,按照律法規定,使臣享有外交豁免權。然而,此人行為不檢點,故微臣準備將其羈押,并驅逐出境。大秦從此不再承認其使臣身份。至于其余參與互毆的人員,微臣也已將他們一并羈押。”
待罰金繳納完畢、處罰執行結束之后,將相關人員一并驅逐出境。同時,需對街面商家的財物損失進行賠償。至于互毆的另一方,雖然同樣處以二甲之罰,但鑒于其為未成年人,故罰金予以減免,掃大街的處罰時限也減半處理,并交由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此外,在互毆街區圍觀、看熱鬧的閑散人員共計十三名,由于他們身處互毆現場五百步范圍之內,卻未能及時加以制止,因此需承擔連帶責任,同樣處以二甲之罰,且需處罰掃街一日,并將此次處罰記錄在案。倘若這些人日后再次犯下相同罪行,其罪責將會加倍。
最后,微臣將此案的處理結果稟報陛下。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此次案件中并未有人出現傷殘情況,所以該案件屬于民法范疇。若當事人雙方愿意私下協商解決,自然也是可行的。
不過,鑒于大理寺已經介入此案,即便雙方達成私了協議,罰金也不能減免,而是必須如數上繳國庫。
離石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場互毆事件經過秦律如此處理后竟然這么復雜,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會變得如此嚴重。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那些看熱鬧的人竟然也要被罰款,而且這筆錢最終還得由他來承擔。如果不支付這筆罰款,二郎的名聲恐怕就會毀于一旦。
離石心中暗自盤算著這其中的利害關系,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他不是心疼錢,而是事情鬧的太大了,他擔心二郎的娘心里多想,莫妮婭即使性子在大咧咧,二郎名聲受損,她還是會多想,誰二郎有一頭紅發?
就在他沉思之際,那位能夠簡單聽懂漢語的吐蕃使臣突然開始大喊大叫起來。他用吐蕃語與鴻臚寺的官員激烈地爭辯著,似乎對秦律的處理結果非常不滿。
離石端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著這一幕。他心中暗自思忖:“果然不出我所料,這位吐蕃使臣其實是能夠聽懂漢語的,只是他不愿意說漢話而已。或許是因為他的漢語說得不夠流利吧。”
正當離石思考的時候,他注意到吐蕃使臣背后的那個年輕人突然開口說了些什么。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鴻臚寺的官員在回應時,吐蕃語卻說得磕磕絆絆,明顯不如那位年輕人流利。
最后,鴻臚寺的官員竟然伏身拜倒在御階上,低聲對離石說道:“微臣罪該萬死!吐蕃使臣聲稱他們并非互毆,而是被人毆打。他們還非議大秦律法的公正性,懷疑陛下您怠慢外國藩臣,有辱上國的心胸。”
離石聽完通譯的話很生氣,這是要扣帽子,吐蕃人居然還會狡辯,這就沒意思了,所有人都不按劇本來,都想當主演,這就沒意思了,皇帝很生氣,后果很嚴重,離石再端坐下去,也不想再看人扯蛋,本來他設計的劇本,就是先拿互毆說事,要是不靈,他在扣大帽子,吐蕃使臣那杰措怎么從奉圣城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朝歌城,這本身就是大問題,離石直接再以那杰措心懷不軌意圖不明,穿州過府與內奸閃外勾結,將吐蕃帝國使團全部關進大牢,先將事情上綱上線。
把吐蕃使臣那杰措當成誘餌,原本是想借此觀察一下帝國內部的各方反應,以便更好地辨別敵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吐蕃使臣竟然如此善于扣帽子,他不僅直接對帝國律法的公正性表示懷疑,還公然質疑大秦作為禮儀之邦的正統地位,競然也給他扣帽子。
這實在是讓人始料未及!要知道,華夏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自稱,向來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著稱,更是自稱為天朝上國。如果秦律對外國藩臣過于嚴苛,恐怕他們會心生不滿,事后到外面亂說,讓不明真相的異族人質疑大秦律法的公正性,對大秦的信譽不信服,這就不好了。愛惜名聲,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是一個理,這無疑是大漢之后數百年儒家對外宣傳所帶來的后遺癥之一。
面對吐蕃使臣的無理指責,離石心中的怒火幾乎要噴涌而出。他強忍著心頭的憤恨,深知若此時發作,只會讓這場鬧劇愈發偏離原本的劇本,更會留下惱羞成怒的話柄,即使吐蕃帝使臣不敢說,可大秦有史官記錄他的言行,史官就像監控一樣,隨時記錄自己的言行,這種監控已經滲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現在他也要嚴以律己,最起碼表面上要嚴以律己。
畢竟,大秦若以秦律生硬地處置此事,恐怕會被吐蕃使臣扣上“只講武力,不講理”的帽子。而這種處世之道,可是草原胡虜才會崇尚的法則,與大秦秦律的正統形象背道而馳。
更糟糕的是,如果任由吐蕃使臣出去胡言亂語,大秦正統性的名聲必將受到嚴重損害。一想到這里,離石不禁心生殺意,甚至產生了殺人滅口的念頭。但他很快意識到,這樣做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麻煩。
于是,離石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決定不再讓這場鬧劇繼續發展下去。他必須想辦法挽回局面,維護大秦的正統形象和聲譽。
離石起身走下龍椅,從旁邊的御道繞過屏風背面,從后門走了,扔下還在吵鬧的幾人,走出萬民殿,對緊跟i的身后的東方不敗輕聲說:“按秦津辦事,酌情處理”,便邁著四方步走出萬民宮,去阿房宮里散散心,消消氣,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處理,沒有閑情把時間浪費在吐蕃使臣身上,三天后就是自家祭祖正式開始,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等新一年開始,還要在召集百官祭天、祭太廟,開春后還要主祭春耕,頒布今年的大秦農歷,總之麻煩的事情還多的是,在他心里每件事情都要比吐蕃帝國的事情更重要,祭祀天地才是皇帝的唯一特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