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填志愿的時候有點慫,不敢像文菊一樣專挑的京城的大學報,她和羅成一樣,讓文菊幫忙參考,專挑大約能考上的報。
兩人的志愿基本是一模一樣。
用文菊的話說很大程度上到了大學還是同學。
杜紅英笑說那就真是有緣了,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呢,還能幫你看著他向你打小報告,讓文菊鬧了個滿臉通紅。
“不用擔心,你們一定可以的。”
文菊自己教的學生,自己勾的重點,只要他們倆忘得不是那么快,就一定能考上。
“這次考試的時間太倉促了,資料也欠缺,很多人都沒能準備好,所以失望的會很多。”
打了沒準備的仗,失敗在所難免。
正如文菊所言,不僅僅學生打了沒準備的仗,閱卷老師也一樣。
各省自主命題,而且沒有標準答案。
這些閱卷老師也是從各中學抽調去的。
都已經有十年沒有閱過高考卷了,經歷過的老師早就忘了;沒經歷過的老師膽顫心驚。
這哪是考卷啊,這是學生的命運單。
本著良心和負責任的原則,閱卷老師們先拿一套卷子集全體閱卷老師之力做出一個標準答案,然后再按著這個答案來閱。
若是偶爾發現有很不一樣的精彩答案的時候也會停下來招呼大家參考。
“天啊,天啊,快來看。”
這天閱卷老師一聲驚呼:“這個同學做的比我們做的那套還要好。”
眾老師圍過來看,觀點明確條理清晰作答規范,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字,字寫得漂亮極了。
“這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后,閱卷老師將這張卷子當成了參考。
這一參考不要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讓老師們太難打分了。
“這都是什么答案啊?”
有照著題抄一遍的;有寫個人心得體會的;甚至有人寫上了偉人的語錄上來。
偉人的語錄都寫上面了,你說是對還是錯?
你說你給不給分?
總之,這一次閱卷是對全體老師的一個考驗,也算是大開了眼界,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他們看得出來考生也是拼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當分數出來后,錄取也是那么的嚴,基本上還是要查祖宗三代的。
這個時候能不能考上,收不收得到錄取通知書那真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小羅卻對錄取通知書不太感興趣。
他最迫切需要的是一紙結婚證。
結婚申請報告拿到了,而且得到了半個月的婚假。
“你們明天回去扯證?”
杜紅英問過文菊她的戶口是在下鄉的那個村。
具體是什么村她也忘記了,反正當時她和文君蘭的下鄉通知出來后,嬸子就一直在哭。
最后是叔提出要不讓他們互相換一換。
文菊看著夫妻倆對女兒的庇護很羨慕,同時也覺得換換沒什么問題,畢竟她是一個孤女,也能吃苦,所以就拿著文君蘭的證明坐上了去黑河的火車,和千千萬萬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
“嗯,我們明天回去,嫂子,你家在哪個地方,需要我捎帶點什么回去嗎?”
文家場離通安村有一百多里路,文菊這一路上有小羅同行倒是覺得多走一點路也不要緊。
“行,我把我家的地址寫給你,我爹是山川村的駐村干部,我娘一直在家里,如果遇上什么事兒可以找他們幫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