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了這些情報的性質,就會覺得更別扭了。”總參謀長說著,帶呂剛來到一塊大屏幕前,拿起一根激光教鞭在上面畫了一個小圈,對旁邊操作電腦的一名孩子上尉說:“小鬼,把這個區域放大。”
那名小上尉用鼠標拉出一個方框把那個區域圈住,并把它放大至整個屏幕。總參謀長指著那幅圖說:“這是305、322和374這三個高地區域的態勢圖。”他又指指兩旁的大屏幕對小上尉說:“再顯示兩幅同一區域不同情報來源的圖。”那孩子鼓搗了半天沒弄出來,一名少校走過來拿過鼠標,很快就把那兩幅態勢圖檢索出來,并分別顯示在兩邊的大屏幕上。呂剛注意到,三幅態勢圖上的地形完全一樣,等高線標出的三個高地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但標示雙方動態的紅、藍箭頭,無論是在數量、方向,還是在粗細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少校向總參謀長介紹說:“第1號態勢圖的情報來源是d集團軍114師3團,他們守衛305高地,情報認為對這個地區進攻的藍軍有兩個團的兵力,攻擊重點是322高地;第2號態勢圖的情報來自d集團軍的陸航團的空中偵察,情報認為藍軍在該地區投入了一個團,攻擊重點是374高地;第3號圖的情報來自f集團軍21師2團,負責守衛322高地,他們認為藍軍攻擊三個高地的總兵力達一個師,攻擊重點是305高地,并企圖從322和374高地兩側迂回。”
呂剛問:“這三個情報說的都是同一個時間的事嗎?”
少校點點頭,“是的,是半小時前,同一時間同一地區。”
呂剛看著這三塊大屏幕陷入了迷茫,“怎么三個情報的差別這么大?!”
總參謀長說:“在復雜的戰爭環境下,戰場偵察的變數很大,不同的偵察者對同一目標的偵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那怎樣判斷哪個是真實的呢?”
總參謀長對少校說:“把這三個高地同一時間的所有情報都拿來。”少校拿來了厚厚的一摞紙,足有一部《三國演義》那么厚。
“哇,這么多?!”呂剛驚嘆道。
“在現代戰爭中,從戰場傳來的情報信息是極其豐富的,你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中看出某種趨勢,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你在電影上看到的,派一名英勇的偵察兵深入敵后,而指揮員憑他的一個情報做出整個戰役的決策,是十分可笑的。當然,并不是要你去一張張讀這些情報,那是參謀們的事,整個戰役中的信息處理量是極其龐大的,必須借助c3i系統,但最后的判斷要由你做出。”
“真復雜……”
“更復雜的是,你從這海量的情報信息中看到的趨勢不一定是真實的,它可能恰恰是敵人所進行的戰略欺騙。”
“像盟軍在諾曼底讓巴頓干的那事?”
“很對!下面,就由你從這些情報中分析出藍軍的主攻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