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大夏制,持節者戰時可斬四品以下官員。
假節鉞者,意代天子征,可斬節將!
門口四名武士豁然邁步,走入殿中。
兩人直接伸手,將朱龍擒住,按跪在地。
另兩名武士揮動長戟,交叉壓在朱龍脖上!
朱龍變色,慌張惶恐。
武士不由其言,押住便往前拖。
群臣悚然,不敢發一言。
直至朱龍被押到天子面前,眾人方才恍然。
“軍情如火,退朝之后,太尉便去主持諸事,不必再來辭行了。”天子如是道。
“臣遵旨!”太尉叩首,呼道:“皇恩晃蕩,吾死不敢生忤逆之心!皇威如天,吾遁山崖難遠君之恩澤!”
這是流程。
三公位尊而權重,但正常來說都是坐鎮中樞,不會去直接統兵。
一旦三公統兵,就需要走這個流程,名為‘交戟叉頸’。
意思是三公你地位很高,平時天子尊重你,不對你施以皇權威懾。
如今要統兵了,切不可因位高權重兼統大軍而生不臣之心;今天用刀戟交頸,叫你知道天子不是沒有威權,而是不對你用——你要知道我的厲害!
太尉的回話也很直白:我得了您的好處,絕對不會生謀反的心思;我知道您能耐大,如果做了錯事,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都躲不過你的皇權索命刀。
上一句言恩,下一句認威,以此全禮。
隨后,天子又向周徹、周漢分別賜下節杖。
從人事安排,到兵員配備,甚至沒有經過尚書臺輪議。
只一個朝會,就被天子全部敲定下來,只能證明一點——他早已做足了準備,就等著這一天!
朝議散后,盧晃加快步伐,使自己跟上了年輕的周徹。
“不簡單啊!”他如是低聲道。
“盧公是在說誰?”周徹問。
“殿下試想一想,先推出二皇子和蕭郡主聯姻,以此為二皇子取得一定的主動權,使他在面對西原時有資格重新上臺。”盧晃語速很快,周徹側耳仔細聽著:
“在殿下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拆散聯姻,使二皇子被迫退出后,他巧手一動,推太尉下場,用三公做棋,這手段豈能簡單?”
“若是他臨時起念,便足以說明其人應變之快。”
“倘若他早有預謀……”盧晃更近一步,聲音愈低:“那便說明,他在推出和親之議時,便知殿下會用自污之法!”
周徹沉吟。
許久,他笑道:“此為謀國之策,并無偏袒相爭,我無話可說。”
“這才是真正厲害之處!”盧晃嘆息:“在爭而似未爭,不對付人卻又在對付人,這般年紀,這樣的政治手段……殿下切不可輕敵!”
也只有雙方如此親密的關系,才會讓盧晃說這么直白的話。
畢竟,他言語中的那位,并沒有站到周徹的對立面。
如果說他這兩日之為不利于周徹,但他過去也曾幫過周徹不是?
他是真的在對付周徹,還是一心為國,亦或者只是保全老二,誰又清楚呢?
“多謝盧公告知。”周徹點頭,走了幾步,他又道:“盧公要替我盯緊。”
“我會竭命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