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素未謀面的大夏六皇子,于逆勢之中,推鋒如雷霆,攻勢駭人。
“韓問渠膽寒,如無我支撐,只怕難以維持。”呼延賀蘭道。
“王子您需知道,拿不下并州,損失的是整個大原;可如果太子和郡主出事,擔責的將會是您和呼延氏!”呼延宗老苦口婆心:“孰輕孰重,你要拎清楚啊!”
“我知道了。”呼延賀蘭緩緩點頭:“我先試試,將二人盡早接回。”
“做事千萬當心!”
“我有分寸。”
呼延賀蘭再度找到韓問渠。
“如何!?”
韓問渠立馬問:“能否即刻出兵?”
“還不行。”呼延賀蘭搖頭,但也給了一個好消息:“我意,親自走一趟他營中,取回太子和郡主。”
韓問渠問:“你打算怎么做?”
“勞晉王通知羊頭山,命人暗中放開道路,我會擇一批大原勇銳之士,親自會一會周徹,將人取回!”
呼延賀蘭手按刀柄,眼中釋出一股強大的自信。
如一口北地鋒刃,刀鋒出鞘,驚得韓問渠下意識退了半步。
這種鋒芒畢露之感,他曾在一人身上領略過——周徹!
此亦人杰,可與之爭鋒!
——雒京城內。
繼百騎破賊消息之后,是周徹反被困于張梓城中。
“不是擊潰了叛軍么?怎會被圍?”
“只百騎而已,雖能暫時擊退敵軍,卻難以將之重創。敵人反應過來后,反被圍住,也在情理之中。”
“六皇子落入險境,持城固守,太尉已督大軍出關,趕往求援。”
“大兵團作戰,還是要太尉這等持重之名將啊!”
“你這話我不認同!倘若六皇子出擊的不是百騎,而是萬騎,或許乾坤已定!”
朝野上下,爭議成風。
在士子百姓當中,認可、贊許周徹的依舊為多數。
只不過,他們同樣高度認可朱龍,并盼望著這位名將太尉能早早出手,將周徹從水火之中拔出。
而在軍隊體系和勛貴集團中,周徹被毫無疑問的扣上了‘冒進’的帽子。
“抵抗帥命,輕敵冒進,貪一時之功,而于大局有害無益,使太尉被動出兵!”
說這話的是寧遠侯、后將軍袁達。
寧遠侯是世襲爵位,出身注定了他天然和朱龍、周漢親近,立場顯然。
“陛下,大兵團作戰最忌逞個人威風。”
“待此困脫去,為大局考慮,請務必降六皇子之權。”
“我觀其用兵,最多為一部之將……獨領平難軍,也是較為勉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