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簡單的兩幅浮雕,沒有雕刻恐怖的骷髏鬼怪,沒有渲染恐怖的氛圍,甚至可以說從雕刻圖畫上來說一片的祥和安靜,但是那隱藏在圖片背后的陰森恐怖之感卻讓人極其的壓抑,太爺爺只覺得有一雙無形的大手,一只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而另一只手拉著他讓他忍不住的往下面看去。
第三幅浮雕并非是在皇宮,而是再第一幅的場景里,而這幅浮雕里整體的氣氛已經發生了變化,天啟皇帝無精打采的坐在一張椅子上,沒有穿龍袍穿著一身便衣,魯班教眾人以公輸若愚以及眾位執法堂的長老和三十七堂堂口的堂主都跪在地上,太監和錦衣衛們一個個十分憤怒的看著跪在場館中間的魯班教眾人,而魏忠賢更是手掐著腰指著眾人做怒罵之狀。
看這畫面應該就是天啟皇帝魯班功法大成之后感覺到了詛咒的來臨來詢問魯班教眾人應對之策的場景,看來魯班教內部盛傳的天啟皇帝死因是對的,天啟皇帝的早夭就是因為魯班的詛咒。
太爺爺的眼睛掃過浮雕上的每一張臉,他甚至已經不在乎浮雕里的內容,他只想知道這幅圖里有沒有那多出來的那個人,在巡視了一圈之后,太爺爺終于發現了那個人的蹤跡那個人就隱藏在東廠的太監群體當中,其他的太監們一個個義憤填膺,唯有他臉上的表情十分淡然,似乎對這一切都漠不關心。
接下來的一幅浮雕里,是公輸若愚向天啟皇帝進獻長生天棺的場景,那太爺爺見過的長生天棺就放在場館的中間,公輸若愚滔滔不絕的在給天啟皇帝描述這長生天棺的功效,而天啟皇帝則在默默的看著一本畫卷,那畫卷里有八匹駿馬拉車的場景,想必那就是傳說中的周天子西行記,太爺爺再次的搜尋了一圈,再次的從這浮雕里找出了那多出來的一個人,只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太監的裝扮,而是穿著一身威武的錦衣衛服飾。
眾人繼續往下看去,第五幅圖是第四幅浮雕的繼續,在這個畫面里,天啟皇帝默默的看著場上,而公輸若愚等人則是把滿臉驚恐的鐵梨花裝在了長生天棺里,場上所有的人都默默的注視著這一切,只有鐵梨花在奮力的掙扎。
看到這里的時候太爺爺忽然明白了一些東西,看來任憑公輸若愚如何的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天啟皇帝對長生天棺的事情也是半信半疑,這也可以理解,皇帝雖然感覺到了詛咒的來臨,但是尚且心存僥幸,在這種情況下讓他把自己關進一口功效不確定的棺材里顯然是不太現實,于是天啟皇帝便讓公輸若愚找人試驗長生天棺的功效,很顯然被選中的那個人便是鐵梨花。
如果這么說來的話,那長生天棺真的可以有長生亦或者是延年益壽的功效而之前他們所見的那個鐵梨花也是真的,她是靠著長生天棺存活至今
太爺爺看了一眼毛師傅,道“師父,看來我的確是犯了錯,不該把你從那長生天棺里拿出來。”
毛師傅搖頭苦笑道“如果真的是變成鐵前輩那樣的話,活著跟死了又有什么意義”
說了這句之后眾人繼續無言,浮雕的內容實在是太過精彩,眾人都屏住呼吸繼續往下看去,而接下來的這幅圖內容則是瞬間勁爆了起來,在這幅圖場面極其的宏大,北京是整個紫禁城,沒有特別的凸出某個人物,只是紫禁城上上下下圍滿了官兵,架設一口一口的紅衣大炮,在城門外,有道士打扮的人,有端坐誦經的佛門,甚至還有一群群讀書的儒生,這幅圖應該就是天啟大爆炸的前奏,風滿樓之前推測的并沒有錯誤,天啟大爆炸這個史上的謎團的確是跟這件事有關,而從這風雨欲來黑云壓城的氛圍來看,此刻應該是天啟皇帝死亡的臨界點,以魯班教其他人所受詛咒的情況來推斷,當日的天啟皇帝感覺到了他的到來。
皇帝就是皇帝,世上稱呼三教,乃是釋儒道三教,天啟皇帝調動三教中人,和魯班教的眾多教眾,加上俗世的軍隊和當時最先進的紅衣大炮,共同抵擋那詛咒之物的到來
怪不得風滿樓說,天啟大爆炸可能是魯班教有史以來對抗詛咒規模最大的一次單看這浮雕就足以讓人感覺到驚心動魄
但是接下來的浮雕并未展示這史上最大規模對抗詛咒的過程,可能是天啟大爆炸的過程太過慘烈,不過從接下來的浮雕當中卻也可以看出些許的端倪,因為周圍都是斷壁殘垣和赤身而死的尸體,而且最主要的是接下里的這幅浮雕直接展現了這次對抗的結果
魯班教上上下下并不關心天啟大爆炸的過程,結果才是縈繞在他們心頭最大的謎團和期待現在終于揭曉了答案
斷壁殘垣滿地荒蕪之內中,有一隊伍的錦衣衛,抬著一個鳥人的尸體興高采烈的走著,為首的人騎著高頭大馬,其他的錦衣衛也一個個的面色狂喜,解決了天啟皇帝的心頭之患,他們絕對能得到無比豐厚的獎賞這一次,那個多出來的人再次的出現在了畫面里,他就是抬著鳥人尸體的錦衣衛的一員
在場的幾位魯班教的人一個個臉上的表情都十分古怪,太爺爺不難猜測出他們心里的想法,從魯班教上來說,他們知道了祖師爺詛咒里的鳥人并非是不可戰勝的,這是好事,說明詛咒也有破解之法,可是就算知道了又怎么樣魯班教不會有第二個皇帝信徒,其他的誰可以組織起來這么大規模的對抗想要復制一次天啟大爆炸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再退一萬步來講,從這浮雕上來看,天啟皇帝看似是成功了,但是他終究是難逃一死,這時候太爺爺便好奇了起來,已經滅殺了這個鳥人的天啟皇帝為何沒有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