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專于繪畫之后便再也沒有做過木工乃至于和魯班教有關的任何事,除了君子堂的某些元老人物和李嵩偶爾還有來往之外基本上算是斷了聯系,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互不交叉的平行線,但是有一天,李嵩忽然送了一幅畫給君子堂,并且拜托君子堂的堂主把這幅畫轉送給公輸教主,當時李嵩的畫作已經是千金難求的境地,他送了這么一幅畫給公輸教主君子堂和公輸家族都是很高興的,以為人嘛老了總會懷舊,李嵩肯定是想到了當年在魯班教的快樂時光,這送畫是來示好呢。
結果打開了之后,卻是這么一幅透漏著詭異氣息的骷髏戲鬼圖。
因為李嵩晚年很多畫作都有凄涼之感,比如說四迷圖,還有觀潮圖,似乎李嵩是通過畫作來表達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失望和王朝將要覆滅的預感,不過四迷圖和觀潮圖都沒有這幅骷髏圖來的詭異。
所以一開始公輸教主看到這幅圖是懵的,不過卻沒有多想,甚至還邀請魯班教核心精銳骨干來觀賞這幅圖,這件事在魯班教史上記載的名字為“品圖會”,類似于畫展或者是品鑒大會,甚至都有公輸家族顯擺的嫌疑,公輸家族開這個品圖會一開始是高興的,但是眾人在品鑒的時候卻發現這幅圖有諷刺魯班教之嫌,這大骷髏用線操縱小骷髏的法子和動作,極其類似于魯班教的木偶術,在這里要說明一點,民間的木偶戲法乃至于皮影戲按照魯班教史的記載,都是由木匠的木偶術延伸發展而來。
而說到這里,就必須重提祖師爺的詛咒。
故事講到了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魯班教內部對于祖師爺的詛咒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狀態,因為害怕,才自我安慰說所謂的詛咒是祖師爺的安排以此來自我麻痹,當然除卻的確有少部分人可以淡然的面對死亡,這也是雷家最看不起魯班教的地方明明人人對詛咒畏懼三分卻不敢站出來反抗,反而卑躬屈膝的去當起了奴隸。
大家聯想一下骷髏戲鬼圖和祖師爺詛咒之間的聯系,會不會認為這個骷髏戲鬼圖是在隱喻詛咒
小骷髏便是當今天下的魯班教眾,大骷髏則是祖師爺,祖師爺這個大骷髏是把自己的弟子當成提線木偶來戲耍。
畫家的話本身就是藝術品,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時教眾解讀這幅骷髏戲鬼圖為從左至右看,第一幅喂奶圖,可以解讀為祖師爺傳給你魯班技法賞你一口飯吃,但是這口飯不是白吃的,為啥因為祖師爺是幕后最大的魔鬼,魯班教眾都是他的傀儡,至于那個伸出雙臂阻攔小孩兒的婦女,則是在勸誡眾人要遠離魯班教。而李嵩為何會送這幅圖來,是在挑釁魯班教,大意是老子離開你們魯班教不是愛畫畫,是因為我看透了魯班教的本質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
這么解讀極為通順,也正是因為這個解讀讓公輸教主丟盡了臉面,他本想把這幅圖給撕了,但是撕了圖會顯得魯班教沒有肚量太小家子氣了,公輸教主便把這幅圖給李嵩送了回去,大有劃清界限的意思。
結果當魯班教教眾把骷髏戲鬼圖送回李嵩府上的時候,李嵩已經死了有幾日了,尸骨也已經下葬,滿打滿算從李嵩送圖到他死,這中間大概間隔了三個月左右。
人已經死了把話還回去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那幾個送畫的人一合計就把這幅骷髏戲鬼圖拿到了字畫行,因為這是李嵩的遺作,字畫行的人雖然看不懂卻給了極高的價錢,幾個人便把這幅圖給賣了,后來幾經輾轉這幅骷髏戲鬼圖便消失于人間,也不知道到底是被誰給收藏了,至于說李嵩送這幅圖給魯班教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成了沒有人會去探尋的答案。
李嵩生平和李嵩獻圖的事情,在魯班教史上的記載不多,不過因為李嵩是君子堂的一位傳奇堂主,所以君子堂對他的事跡傳下來的會多一些。
“沒想到這一副骷髏戲鬼圖竟然流傳到了天啟皇帝的手里,而且天啟皇帝還這么鄭重其事的把骷髏戲鬼圖放在了這個地方。”風滿樓嘆氣道。
太爺爺聽了風滿樓所講的李嵩事跡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李嵩在獻圖之后三個月死掉。
天啟皇帝在臨死前把這骷髏戲鬼圖放在了九龍金棺里。
他們倆的共同點都是將死之人,而魯班教的將死之人都會感覺到詛咒之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