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爺爺和趙老爺倆人只能出面給郭登科善后,江山代有才人出,商海江湖上已經沒有了太爺爺和趙老爺的位置,想要靠面子擺平決然是不行了,兩家又花費了不少銀兩,這才把郭登科的屁股擦干凈。
齊思遠家境雖也是不俗,卻沒有郭趙兩家家底厚實,加上齊家老太爺在年輕人搞實業這件事兒上沒有郭趙兩家的謹慎,這一次的血本無歸之后把齊家都給拖垮了,
戰場上沒有常勝的將軍,商場上沒有十拿九穩的買賣,經歷了一輩子商海沉浮的太爺爺看東西那時候已經格外的透徹,當時郭登科慷慨激亢的演說著商業計劃的時候太爺爺就知道他的這場生意首秀定然會以慘敗收場,因為很多事情他都太想當然了,至于為何最后會給他本錢,也并非是因為小兩口的哀求,而是太爺爺知道,不管他多么苦口婆心的告訴郭登科世道險惡生意難做,郭登科都無法感動身受,唯有他自己跌倒切身體會了才能挫挫郭登科初入江湖的銳氣。
甚至可以說,太爺爺都害怕郭登科成了,少年成名,商海再成新銳,知子莫若父,他知道郭登科必然會不可一世,沒有誰會一輩子順風順水,站的越高往往摔的越狠,這樣下去的郭登科一旦栽了必然是個大跟頭,甚至一輩子都難過的坎兒。
說到底一句話,人這輩子,把虧吃在前面,先苦后甜,總沒有錯,圣人云福禍相依,大多也就是這個道理。
郭登科經了此番的磨練回到了家中,經歷了少年成名之后又在商場跌倒,初回家中的郭登科難免一時之間十分的消沉,太爺爺便借此機會言傳身教,指出了郭登科此番生意失敗的原因,并非數落,而是父子二人心平氣和的聊天,往日的郭登科肯定聽不進去,經了此事心中有愧難得的能靜下心來,父子二人之前的隔閡也因此而解開。
而郭登科的妻子趙氏之前支持自己丈夫出外闖蕩創業,對于新婚之夜就拋下自己離家出走的丈夫,趙氏非但沒有怨言,在家里還盡一個兒媳的責任照顧公婆,之前郭登科的心在外面對此沒有在意,如今失意回到家中,他趙家此次也失了錢財難免數落趙氏,但是趙氏卻從頭到尾沒有對郭登科說起半點埋怨的話,反而鼓勵丈夫此番失敗只是經驗不足,以他的才能胸懷定然能鴻鵠展翅翱翔于天地,特別是知道了趙氏珍藏著自己每一篇在報紙上刊登的文章,上面精細的做著筆記,郭登科也是感動不已。
痛定思過之下,郭登科忽然覺得自己之前屬實過分了些,妻子從小裹腳導致雙腳畸形,并非是妻子之錯,而是時代的錯誤,而妻子并未出門求學接觸新學,而是在家從小接觸女經三從四德思想老舊也是同樣的,并非是妻子的過錯,反而是自己新婚之夜連夜出逃讓妻子淪為笑話,此行實屬荒謬。
放下了心結的郭登科跟趙氏聊天,聊起新學與外面新天地新局勢,趙氏雖然一知半解卻也十分通透,不管是真是假,總是非常配合郭登科高談闊論,逐漸的郭登科對自己之前萬般嫌棄的妻子也是有了幾分好感。
加上二人年輕年輕血氣正旺,孤男寡女獨處一室,眉目之間耳鬢廝磨,火花往往是在不經意之間擦出來的,然而倆人天雷滾動之時,年紀輕輕的郭登科卻在關鍵時刻力不從心。
年方二十歲之時,可謂正是年輕氣盛精力旺盛之日,關鍵時刻力不從心,讓郭登科極為尷尬難堪,妻子趙氏雖然也是出言安慰丈夫,卻難免的會心想丈夫莫非是出門在外縱欲過度傷了身子之類的話。
而這一點卻屬實是冤枉郭登科了,郭登科絕非是放浪形骸之輩,不存在縱欲過的傷了身子一說,而且郭登科年紀輕輕,難免有時候會有南柯一夢之時,而且早上醒來之際,也是挺拔正常,就是往日在外見到心儀的美貌女子同學,也有心猿意馬的時候,每每都是但有所想即有所應。
可是如今真槍實彈箭在弦上之時,卻臨陣退縮力不從心,這又是何故
夫妻二人連番幾日實驗,皆是如此,搞的郭登科極為苦惱,男人的自尊之心也是崩塌的稀碎,往往男人上下一致,下面抬不起頭上面也抬不起頭,這就叫首尾相連,郭登科心道莫非自己是那天閻之人那趙氏跟著自己豈不是耽誤一輩子心力憔悴之下的郭登科為了不耽誤趙氏,給趙氏寫了一紙休書,就要把趙氏給趕出門去,是想給趙氏解脫讓她改嫁。
太爺爺與毛湘云見此次郭登科回來之后與趙氏倆人關系逐漸融洽,夜晚也都共宿一室,倆人心中也是高興,都希望早日能生下個孫子給郭家延續香火,至于倆人形色幾日不太正常,太爺爺起初還以為是二人初嘗滋味不知節制太過勞累所致。
這一日見趙氏哭著帶著包裹從房中沖出,而郭登科卻一臉生無可戀的坐在屋中,太爺爺讓毛湘云去把趙氏追回來,而太爺爺則進屋問郭登科出了何事,結果一進屋便看到了郭登科手里拿的一紙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