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以后他再去買賣東西,不僅要把臉蒙起來,手也要遮起來。
晚上,小滿一夜好眠,并沒有什么心理負擔,她本就不是道德感多強的人,指望她忐忑,不可能。
次日,隊里并沒有發現郭狗子失蹤的消息,主要是這人不學無術慣了,有時候幾天不見蹤影,經常不去上工。
晚上,小滿做了一整只雞,用的料也多,里面放了土豆,把土豆都燉的入了肉味。
她又貼了幾個白面餅子,一個人肯定吃不完,晚上天黑后,小滿端著一大海碗的雞肉和四個面餅子去了牛棚。
四聲敲門聲,中間間隔兩長一短,敲完沒一會兒門就開了,開門的是顧承宣,也只會是他,顧父在做飯,他們不敢正大光明的一日吃三餐,一般晚上吃的比較晚,省的被人看到有煙飄出來。
“今晚上飯做的多,給你們加個菜。”
顧承宣沒接菜碗:“不用了,你回去吧!以后也不要來了。”
他們這樣的人,被人知道有來往,以后她在隊里只會更加艱難。
“昨晚上沒有你還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呢!你要是不收下,我就直接放門口了,以后我天天來。”
顧承宣無奈,到底收下了:“下不為例。”
小滿笑了笑,沒答應他,反而說起另一件事:“這手表你拿回去吧!”
說完把手表遞給他。
顧承宣沒接:“你花錢買的,就是你的,好好保管就好。”
“這手表應該是你親近的人送的吧?你留下吧!在我這它就是個一塊表,于你卻是有重要意義的。”
顧承宣沉默了一下,最后接下來了,不過說了句:“我會慢慢把錢還給你的。”
當初把表賣了那是不得已,他已經不祈求有一天還能再見到這表。
小滿送了東西就回去了。
她是挺喜歡顧承宣的長相氣質,自然不想放過。
顧父:“承宣,誰啊!”
顧承宣:“旁邊的柳知青。”
顧父皺眉:“她來做什么?”
家庭突然生變,改變的不僅僅是顧承宣,還有顧父這個從前儒雅的政客。
顧承宣解釋了一番,顧父看著那碗雞肉:“你做的對,不過以后還是少接觸。”
他們見過太多好人突然“變壞”,變得陌生。
那些對顧家落井下石的人中不乏有曾經顧家幫助過的人。
農夫與蛇的故事,經久不衰。
顧承宣顯然也想到了這些,點頭“嗯”了一聲。
小滿送的菜,對顧家來說十分難得。
顧奶奶的娘家是愛國商人,抗日戰爭捐贈了不知道多少錢財藥品,顧奶奶在娘家是千金小姐,嫁給顧爺爺后也沒吃過苦頭,家里仍舊有做飯的阿姨。
十指不沾陽春水說的就是顧奶奶。
所以顧奶奶從來沒做過飯。
顧爺爺十來歲的時候吃不上飯跑去參軍,打那以后吃的最多的就是軍糧,大鍋飯。
顧父和顧承宣自然更不會下廚。
來了鄉下后,一家四口,最后只有顧父和顧承宣勉強有些天分,兩人半斤八兩,輪著來做飯,今天就輪到顧父做飯。
他做飯,也就是能把飯做熟,味道就不用多說了,肯定不好。
剛開始那段時間,他們連飯都吃不下去,后來才慢慢習慣。
可是再習慣也想吃點好的。
顧父煮了粗糧粥,做了二合面餅子,弄了個野菜炒肉片。
再加上小滿送來的一大碗雞肉,以及四個白面餅子,不求味道,吃個八分飽沒問題。
“這個你吃,我吃這個。”顧爺爺把自己那個面餅子放到顧奶奶面前,然后給自己拿個兒子蒸的二合面餅子。
顧父和顧承宣也是這個意思,顧奶奶口味不好,小滿送來的東西看著就好吃。
他們都想把好的留給顧奶奶。
被照顧的顧奶奶把筷子一放:“都干什么?四個面餅子,一人一個,你們要是不吃,那我也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