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滿還打算做一件事,她開始讓人大規模養殖鴨子和大鵝,并且讓人把鴨絨和鵝絨留下來。
今年不是個太平年,鄭縣洪澇是開始,到了冬天,京城還有一場持續長久的大雪,比京城更北邊的地方更冷,這一年,京城凍死不少人,京城往北的地方更甚。
小滿不得不預防,每年棉花都有定量,小滿去年就囤積了一些,還是全國各地分散了囤積的,不敢來集中,怕影響棉花的物價。
可是還是不夠,小滿這才把主意打到鴨絨鵝絨上頭來,并且她已經開始私下命人在各地收鴨絨鵝絨,既能改善百姓生活,給百姓添一份收入,這樣今年有大批量棉花和鴨絨鵝絨流入市場,也能平衡住冬日的棉花價格。
小滿不做虧本的買賣,她囤積的棉花,鴨絨,鵝絨,只是用來平衡市場的作用。
正巧這個時候四福晉讓人給她送了幾塊地毯,羊絨地毯,說是蒙古那邊送來的。
地毯自然沒有問題,四福晉也不敢做什么手腳,小滿打算留著冬天放在門口用。
不過看著羊毛地毯,小滿又想到了羊毛,這也是保暖的東西,只是味道太大,處理起來不劃算,蒙古那邊會用羊皮做衣裳,并不受達官貴人的喜愛。
再加上運輸困難,京城能看到羊毛地毯,用羊毛制衣倒是沒有見到。
羊皮卷倒是能找到一些。
然后小滿又派人去蒙古,開始大肆收購羊毛,天熱,羊毛帶回來處理味道會更大,小滿干脆讓人在當地把羊毛處理好了送回來,但是帶動了蒙古的“就業”問題。
畢竟小滿要的實在多。
羊毛在蒙古只做了簡單的清洗,煮沸,暴曬,剩下的漂洗和進一步消毒除味工作涉及到技術問題,到京城再做,小滿這回打算找信得過的人處理,漂洗劑除味劑是小滿特意配置的,這東西她親自做的,不經過外人的手。
羊毛做衣裳,羊毛衫和羊毛線衣肯定是最佳選擇,即便她立馬改良紡織機,趕在今年冬天前,也不一定能來得及,這些羊毛,小滿有三個打算。
大頭用來當棉花的替代表,羊毛不易蓬松,這不要緊,給棉花被里多添兩成羊毛,總會更加暖和一些。
剩下的羊毛小滿打算用傳統的紡織工藝做成羊毛粗線和羊毛布。
這些事情最好要趕在降溫前做完,要是天氣冷下來,暴曬這個步驟會更加費時,要是運氣不好,趕上陰雨天,可能還需要烘干,成本就增加了。
小滿這邊忙忙碌碌,胤禛那邊也沒閑著。
按照小滿說的,安排的“替身”替他走小路,他自己跟著小滿的商隊一起走官道,小路的替身自然一路坎坷,胤禛倒是還算請安抵達了開封府,沒錯,是開封府。
胤禛也知道開封府的賑災糧被劫的不同尋常,他來開封,一來是為了查明這筆爛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