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走商卻不曾斷過,走商走貨,路上危險不見得比那海上少,可也沒見不讓商人南來北往,而且人性子本就不同,有人喜歡平淡,有人喜歡冒險。
嬪妾雖不喜冒險,但是對那些喜歡冒險之人,敢于挑戰探尋之人,更為敬佩。”
海貿雖然有危險,但是利大于弊,雖然知道康熙朝開了海禁,康熙也不會動搖自己的決定,不過康熙對海貿這一塊重視并不夠。
“難得你有這么一番了解了。”
“嬪妾是后宮女子,可能想法有些獨特罷了。”
“朕開了海禁,允許海商海上貿易,前朝總有許多人覺得朕做的不對。”
小滿驚訝:“皇上,前朝之事,嬪妾不敢妄言。”
康熙:“不要緊,有什么你就說,朕又不會怪罪你。”
雖說后宮不得干政,但是那塊牌子是前朝用來警告太皇太后才立下的,康熙熟讀詩書,對女人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迂腐,對太皇太后敬佩大于忌憚。
康熙確實聰慧,自制力,意志力,智商,情商,幾乎拉滿,這樣的人,自信的已經有些自負了,當然,他有這個資本,所以他不會像清朝后期皇帝那樣對后宮干政那么在意。
“嬪妾不懂朝政,嬪妾在后宮也有幾年了,知曉內務府得了不少舶來品,那些舶來品在嬪妾看來雖然不如咱們古人傳下來的東西精致貴重,但是也有幾分趣味,物以稀為貴,想來價值不菲。
這游記里寫到咱們大清的茶葉,瓷器,綢緞十分受西洋貴族們的喜愛,次品都有人揮著大把金銀購買,海上風浪雖大,但是利潤更大,即便皇上下令禁海,也抵擋不住海商偷偷貿易。
要嬪妾說,與其禁海,不如開海禁,最好朝廷也能參與進去,那么大的利潤,又不與咱們大清子民爭利,還不如豐了國庫來的好。”
當然,最好的法子是朝廷參與海貿,參與進去,知道其中利潤,大家都能發財,這才不會阻止海貿一直進行下午,然后再配合這海關稅收,估計真能讓國庫豐饒不少。
康熙聽了,眼前一亮。
說實話,康熙缺錢用。
他自詡是個仁慈的帝王,對前朝官員,怕他們俸祿不夠用,開恩允許他們向國庫借銀救急之用。
對百姓也有幾分真心。
只是他運氣是真的不好,可以說他和他皇阿瑪順治運氣都不好,在位期間,天災幾乎就沒斷過,不是這發洪水,就是那大旱,冬日里時不時來場雪災,好不容易喘口氣,還能發生百年難遇的大地震。
一有災難,他就開始賑災,然后免除災區賦稅三年,還打了幾年仗,國庫是真窮。
康熙十分心動,小滿說的十分隨意,想法也并不成熟,可康熙會完善呀!
然后康熙樂呵呵的離開了。
“朕還有事,改日再來看你。”
“嬪妾恭送皇上。”
永和宮正殿德妃得到消息說康熙走了,忙問:“乾清宮來人了?”
今日康熙既然來了永和宮,按理來說便不會再走才對,除非有要事處理。
“沒有,皇上方才去了舒常在那里。”
德妃皺眉:“皇上離開時可有不悅?”
“看不出皇上高興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