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想知道,卻先容我賣個關子。”
“請隨我來。”
老者引著陳俊來到大內道藏石碑處,未曾說話,看了許久,長嘆一口氣息,仿佛卸下了許久的擔子。
“林先生請看。”老者將手一揮,頗有攪攬天地的壯闊豪邁。
“大內道藏乃是大明洪武帝所立,經由永樂大帝朱棣于永樂十四年徹底功成,此樓收納幾千年百家經典,釋,儒,道,墨,法,名,縱橫之學何其多也,至洪武年間就有三十余人入內,至今入閣者已經二百人之余,密密麻麻刻錄石碑之上。”
“可無一人能夠入閣至十日者,除了林先生與那位先輩。”
老者驚嘆道:“有的人,入閣功力大進,一日千里,這種人少之又少,有的人入閣后,修行穩中求進,這種為多數,有的人入內反而修行退步,走火入魔。”
“我觀先生周身氣息內斂平穩,應該是中間層次那種狀況,但為何身體十日未進滴水粒米,依然能夠不損身體,氣血充盈。”
“縱是當年廠公與神候,能夠強撐三五天,但面色中仍有虛弱感,你這種情況只與一人相似。”
陳俊不以為意:“莫不是此人就那位十日破關而出者。”
老者凝重點點頭:“正是!”
“你與他的情況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同樣也是十日破關,然后毫無留戀出去,只看了眼天空,便離地飛升離去。”
“飛升?怎么可能?”陳俊面色微變。
飛升不奇怪,怪就怪在這樣一個世界飛升。
“他是誰?”他此刻心中充滿好奇。
老者也未賣關子,目光閃爍,充滿敬仰的聲音驚嘆道:“此人正是大內道藏主管人,也是武當派開派大宗師三豐真人。”
“不知林先生可曾聽過張三豐金殿飛升的典故。”
“我在江南也聽過些典故,這個故事是記載永樂大帝朱棣求仙,故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張三豐,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
“胡廣來到武當,民間傳說是張三豐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過武當遂感胡廣之祈禱,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胡廣便策馬回京。跨年還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于前在金殿與永樂會得一面。”
“不錯,這是民間傳說版本,有所神話怪異部分。”
“難是真的?”陳俊問道。
老者閃過一絲追思神色:“半真半假,朱棣曾經是派遣胡廣去尋三豐真人,可有兩層原因,前者固然有尋長壽之法,但更多的是此刻大內道藏落成,請三豐真人前去解注,留下真傳道學感悟!”
“解注?二樓道家經學上的注解是三豐真人的感悟?”
“不錯!”
“洪武大帝建立明朝,武當派以及張三豐真人多次出手幫助,所以說道教乃大明國教。”
“洪武三年,洪武大帝朱元璋收繳天下所學,于金陵立下大內道藏,永樂年間,遷都京城,大內道藏三年后落成,那時朱棣為彰顯天家氣度,請三豐真人入內注解道家經學,那時道家道藏三千,竟在一夜功成。”
老者搖搖頭:“可三豐真人卻未出來,反而又在里面待了九日,一覽盡萬百家道藏。”
陳俊隱隱不相信,卻聽道:
“天地大道,含和抱中。玄玄之祖,妙妙之宗。玄妙貫通,劈破鴻蒙。竅門橐龠,朱雀燒空.....”